1. 首页 > 财经资讯

夏涛委员: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体系亟待完善

  

  科技日报记者吴长锋

  在京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夏涛教授表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但高标准农田建设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夏涛认为,农田建设的立法尚未出台,已建高标准农田的改造提升政策尚未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意见尚未制定等等,因此,依法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夏涛认为,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投入标准不统一,导致项目建设管理难度加大。同时,投资标准的大幅提升,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财政压力。“尤其是粮食主产省多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建设任务较重、地方投入压力大,目前中央财政对各省分配资金未能充分体现对粮食主产省倾斜支持。”夏涛认为,目前尚未明确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之间的支出责任划分。“新建的高标准农田,普遍存在位置偏远、地块零碎、基础条件差、建设难度大等问题,现有亩均财政投入标准很难建成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标准农田。”夏涛说。

  夏涛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存在决策、管理和效果三个层面重复评价,同时也未考虑项目区是否需要平整土地、是否整合了其他涉农项目资金进行耕地质量建设等实际情况。为此,夏涛委员建议,要加快推进农田建设立法,制定出台农田建设法或农田建设管理条例,为依法管理和推进农田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尽快制定出台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政策,明确项目立项条件、投入标准、建设内容等,便于地方提前谋划和储备改造提升项目,依法有序推进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夏涛说。

  “合理确定并统一项目投资标准,保证‘十四五’高标准农田亩均建设标准达到3000元以上。加大对粮食主产省倾斜支持,明确中央和地方及地方各级财政支出责任划分,规定各级财政安排农田建设管护资金的标准。”夏涛认为,进一步完善和科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价激励做法,在保持对各省督查激励的基础上,增加对市县的督查激励。“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修订完善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之更加符合农田建设实际,发挥好绩效评价作用。”夏涛说。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