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银燕:推广科技保险业务 探索“产业链”保险产品

  “科技工作为传统保险业开辟了新业务,但也对保险工作者在技术、理念、服务、风控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技术研发对科技保险需求越来越大,但市场上科技保险的应用和推广还尚未成熟。”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教授银燕就“加快推动我国科技保险发展”提出建议。

  2007年7月,国家科技部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发文,确定将重庆市、天津市、北京市、武汉市、深圳市和苏州国家高新区列为全国第一批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区)。经过15年发展,各地在创新型企业培育、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科技保险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部分人群还不了解科技保险及其相关政策,缺乏宣传和推广。在已开展科技保险业务的地区,有不少公司又因缺乏科技保险的专业人才,对高科技行业风险缺乏系统认知,推广时存在一定畏难因素。“还有一些科技型企业愿意投保,但一看保额较高,增加企业成本,保险意愿又不强烈了。”银燕分析说,目前各大保险公司在科技保险方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科技保险针对性强、理赔数据少,存在定价难、费率低、风险大的特点,在各地没有明确政策引导和资金补助的情况下,各保险公司都不愿主动承保。

  事实上,不同行业科技险种的确存在差异较大、定险较难的问题。银燕教授对此进行了一些调研。例如医药行业希望打通支付体系,投保临床试验险、第三者雇佣责任险、疗效险等险种;半导体行业则重视知识产权险和关键人员险,希望投保营业中断险、研发失败及研发设备险;处于半导体产业链不同位置的企业风险判断也不同,设计端更重视研发失败险,制造端和封测端以投资拉动,更重视重大设备险。

  对此,银燕教授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创新科技保险的管理机制,完善科技保险产品与服务,探索保险资金使用方式。具体来说,首先应建立多部门合作的科技保险推行制度,针对种子期企业、初创企业、成熟期企业等不同生命周期和不同规模的企业,精准设计开发不同的保险产品,同时加强政企合作助力科技保险发展。二是优先选择产业重点,针对国家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探索“产业链”保险产品,使保险成为科技企业发展与科技产业集聚的重要手段。三是鼓励数字保险发展。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能,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保险产品研发、服务升级及内部管理,助推数字化智能化科技保险平台建设。

  此外,还要发挥险资长期资金优势,拓宽保险资金投资领域。在政府引导下,依法合规发起或参与设立独角兽企业培育基金、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等,探索保险资金通过股权、债权投资、股债结合等方式参与重大科技项目投资。引导和扩大保险资金直接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的行业范围,支持保险资金优先进入医疗、养老、健康等领域。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