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应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帮扶力度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向正在召开的2022年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激发小微市场活力、设立中国企业家日、农业现代化转型、节粮提效等8份提案。

  刘永好表示,当前一批“专精特新”群体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他们加大有效支持,让他们增强信心,将对于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加大“专精特新”企业扶持力度

  受经济下行压力叠加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当前中小企业面临持续经营信心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主动创新意愿不强等挑战和问题。“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中小企业主要有‘三个难’:营收增长难、投资发展难、成长转型难。”刘永好在提案中给出关于如何激发中小企业活力的三条建议。

  其中,一是要量身定制方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的问题;二是要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前置评价、政策评估、落地机制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刘永好建议,应该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强化细分领域精准扶持。从国家到地方进一步加大“专精特新”的扶持规模,以明确培育目标的方式从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已有一定发展规模的“专精特新”领域设置专项,定向精准帮扶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此外,刘永好还认为,当下的中国比以往更加需要弘扬企业家精神、提振企业家信心。因此他建议,应当设立中国企业家日,弘扬企业家精神,提振企业家信心。

  加强饲料养殖行业节粮提效

  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依然将“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放在首要位置。刘永好认为,为保障粮食安全、践行双碳发展理念,要从生产端提高粮食使用效率。

  “新希望年产饲料近0.3亿吨,用粮0.3亿吨,占全国粮食产量的4.4%,对应用地7700万亩。”刘永好表示,如果能通过优化育种、饲料配方、优化养殖三个维度入手,降低饲料用粮和提高饲料转化率,每年提升1%的饲料综合使用效率,即可节约77万亩耕地资源。连续坚持五年,就可累计节约粮食约150万吨,相当于节约300多万亩良田。这将对绿色发展、土地节约产生巨大贡献。

  对此,刘永好建议,应当鼓励饲料企业通过不断优化饲料配方、养殖企业优化养殖方式,实现节粮目标。包括大力推广数字化饲料配方技术、精准饲喂技术,对饲料养殖企业的软硬件技术改造给予资金补贴和支持,对养殖企业以采购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升精准饲喂水平,给予资金奖励、信贷支持等;出台专项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参与杂粕、粮食加工副产物、食用动物副产品和微生物蛋白、昆虫蛋白等蛋白饲料资源的研发利用等。

  此外,刘永好还建议,应当放宽政策,缓解原料短期供需缺口,优化长期战略布局。同时,有关部门也需大力宣传鼓励饲料养殖行业等生产端企业节粮提效,形成节粮提效的良好氛围。

  推动智能制造与农业深度融合

  近年来,不少农牧行业的龙头企业在畜牧养殖、食品加工场景机器人与农业的结合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已推动自动投喂、智能屠宰、智慧防疫等将智能制造与农牧深度融合的应用场景探索。

  刘永好指出,目前我国的农业机器人发展现状距离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还有不少差距,存在着一些例如农机链条还不完善、智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亟待解决的痛点堵点。

  那么,该如何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机器人应用,推动农业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的转型升级?刘永好在提案中建议,首先要将畜牧、食品加工、冷链运输等机器人纳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业基础再造和高质量发展专项。鼓励农业机器人设备使用、场景示范应用,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是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立农业机器人应用标准化体系和工作机制,推进农业机器人应用标准体系建设。三是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农业机器人创新应用先行区。四是助力企业与多方联合成立产业基金公司,完善智慧农业机械科研体系,提升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五是支持企业人才培养,提升人机协作能力,以机器人为基础,提升农业机器人应用基础水平。

  刘永好在提案中建议,应鼓励用户单位与普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建设“机器人+”应用人才实训基地,联合开展机械工程师、机器人操作和维护工程师等应用人才培养。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