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盘后机会挖掘汇总:宁德时代暴力反弹!氟概念股走势活跃 多氟多飚涨停

  今日(3月10日)A股强势反弹。沪深两市大幅高开后,早盘维持高位震荡,午后涨幅收窄。盘面上,行业方面,医药商业、医疗器械、中药、电池、风电、能源金属、酿酒、农药兽药等板块涨幅靠前;黄金、采掘等行业小幅回调。题材股方面,新冠检测、新冠药物、辅助生殖、CRO、疫苗冷链、光伏建筑、钠离子电池等涨幅居前。

  宁德时代暴力反击!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持续攀升 反弹能否延续?

  3月10日,宁德时代高开高走。消息面上,上海钢联数据显示,3月7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达50.25万元/吨。氢氧化锂现货均价至45.95万元/吨。而今年年初,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仅为30万元/吨,去年年初仅为5万元/吨。

  3月9日,有消息称,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持续攀升,中游电池厂成本压力巨大,国内多家电池厂不买货、不接单对抗碳酸锂价格暴涨。对此,宁德时代回应称,公司不存在这个情况。

  国泰君安研报称,碳酸锂价格的快速上涨主要是由于磷酸铁锂厂家对碳酸锂的迫切需求拉动,尤其是海外储能电池。而短时间内锂资源的供应无法快速提升,供需矛盾或将长期存在。

  二级市场上,近日,宁德时代股价连续下跌,3月1日~3月8日累计下跌14.61%。与此同时,该股连续遭北向资金大幅减持,昨日北向资金抛售宁德时代9.29亿元;3月8日净卖出26.31亿元;3月7日遭净卖出超13亿元。

  氟概念股走势活跃 多氟多强势涨停 公司去年净利大增近25

  氟概念股10日盘中走势活跃,截至发稿,天赐材料、多氟多涨停,永太科技、联创股份、中欣氟材、巨化股份、云天化等涨幅靠前。消息面上,3月9日晚,多氟多披露2021年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8.09亿元,同比增长83.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2490.8%。

  公司指出,报告期内,公司新材料业务板块处于持续增长态势,以六氟磷酸锂为代表的新材料产品市场需求旺盛,销售价格迎来新高。新建产能超预期释放,抢抓市场先机,产品供不应求。公司对产品的原材料均有一定量的储备,部分产品购销协议对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有相应的联动机制,有效规避了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通过技术更新迭代、提升原材料转化率等多项措施,实现降本增效,保证了较强的盈利能力。

  此外,公司日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称,2021年公司已具备2万吨六氟磷酸锂产能,目前大部分扩建项目进展都较为顺利,比预计工期有所提前。根据公司扩产进度,预计今年年底具备5.5万吨/年产能,出货量在3.5万吨-4万吨,2023年-2024年规划突破10万吨/年产能。

  公司日前在互动平台表示,由于持续旺盛的市场需求,公司目前相关产品供不应求,产线满负荷运行。根据下游客户订单需求,预计今年还将保持满产满销趋势。

  天赐材料9日晚间披露的经营数据显示,2022年1至2月,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保持较高景气度发展,公司主要产品产销两旺,新建产能爬坡顺利,主要原料自产率稳步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经营结果。经公司初步核算,2022年1至2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60%左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470%左右。

  中国医药拿下辉瑞新冠药代理权!提振新冠药概念 雅本化学等多股涨停

  受中国医药获辉瑞新冠口服药大陆市场运营权消息提振,新冠药概念10日盘中强势拉升,截至收盘,雅本化学、广生堂“20cm”涨停,西陇科学、美诺华、尖峰集团、中国医药等涨停;新冠检测概念亦走强,兰卫医学、万孚生物“20cm”涨停,热景生物、硕世生物、安旭生物等涨幅靠前。

  消息面上,中国医药9日晚间公告,公司与辉瑞公司签订协议,将在协议期内(2022年度)负责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以下简称“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商业运营。公司同时表示,产品的最终使用及销售情况受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且预计相关业务规模占公司整体业务量比重较小,对公司近期经营业绩无重大影响。

  今年的2月1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辉瑞公司该产品的进口注册。

  资料显示,Paxlovid由两种主要成分组成,nirmatrelvir(PF-07321332)是一种新冠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能通过阻断新冠病毒3CL蛋白酶的活性,破坏新冠病毒的后续RNA复制过程。另一种成分ritonavir,则让nirmatrelvir能在身体里保持更长时间的活性,更好地抗击病毒。据了解,辉瑞正在加速提高产能,满足新冠患者的用药需求。

  有分析指出,临床研究表明,在症状发作后3天和5天内接受Paxlovid治疗的患者中,新冠患者的住院或死亡率分别降低了89%、88%,与安慰剂组相比病毒载量降低了10倍,同时体外数据显示Paxlovid对Omicron变异毒株有效。Paxlovid自去年12月22日在美国紧急获批后,五十多天内获得包括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中国等约40个国家批准。此次于中国获批,也标志着中国有了严格意义上的第一个新冠口服特效药。

  首创证券指出,辉瑞预计2022Q1Paxlovid产量为600万疗程,2022H1产量为3千万疗程,全年为1.2亿疗程(业绩指引220亿美金)。考虑到新冠的强传染性,随着获批国家的增多以及MPP协议的推进,产能压力将进一步增加。按药品生产成本15%-20%计算,对应今年相关产业链市场规模在33-44亿美金。国内小分子药物中间体、API、制剂等供应链体系稳定成熟,相关企业有望产生巨大收益。近期CDMO企业博腾(6.81亿美元)、凯莱英(4.81亿美元+27.2亿人民币)均披露获得大额订单,从金额、时间等细节我们推测均为辉瑞Paxlovid订单。随着产能的逐渐扩充和产品的交付,整个产业链上企业均有望获益。

  多省市明确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附股)

  据报道,针对网民建议“补助辅助生殖”的留言,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回复称,拟借鉴个别省市做法,会同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将常见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中国银河证券指出,多省市相继明确将常见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近期,北京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人社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对63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规范调整,并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16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适用范围包括公立与非公立医保定点机构,并将于3月26日正式执行。近日,湖南省与四川省卫健委相继在官方平台明确,将逐步探索将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常见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目前,我国已有与发达国家相当的不孕不育率,但其中接受辅助生殖服务的人群比例仍有很大差距。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的辅助生殖渗透率仅7.0%,远低于美国同期的30.2%。未来随着人们对辅助生殖技术的认知加深、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鼓励生育的政策放开等,中国辅助生殖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建议关注具备技术壁垒和牌照壁垒的优质民营辅助生殖机构锦欣生殖,关注其收购进展以及美国业务逐步恢复的业绩弹性,此外可关注国内领先的PGT临床解决方案提供商贝康医疗。

  部分水泥企业发布涨价通知 关注区域龙头企业(附股)

  近期,国内部分地区水泥价格持续上调。据中国水泥网消息,目前安徽沿江地区一些企业仍在进行停窑检修,熟料库存低位运行,同时受原材料价格上调带动。3月9日起沿江地区一些主要企业第四轮通知上调熟料价格30元/吨左右。此外,近期湖北武汉地区市场需求陆续恢复,一些企业发货能达7-8成左右。为提升盈利,区域主要厂家计划10日上调水泥价格20-30元/吨左右。

  招商证券指出,全国水泥价格指数上行,长江、华北、华东、西南等多数地区水泥价格指数上行。煤炭、熟料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推动近期水泥价格上涨,同时错峰生产或者停窑检修,导致熟料库存偏低。从行业基本面来看,2021年板块企业业绩预告盈利大多负增长,使得水泥目前处于周期底部,估值低位。3月份随着开工旺季的到来,水泥价格预计进入上行通道,推荐关注板块机会。

  国海证券认为,短期来看,尽管市场开局下游需求恢复较为缓慢,但受成本端上涨驱动,各地水泥价格向上趋势明显,预计进入三月份,随着下游需求不断提升,大部分地区水泥价格将会开始反弹。当前推荐水泥区域龙头海螺水泥、上峰水泥,重点关注华新水泥、天山股份。

  2022年中日减污降碳与氢能发展论坛在琼召开 氢能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海南日报报道,“2022年中日减污降碳与氢能发展论坛”3月9日在海口举办。中国投资协会能投委专家委员会主席石定环指出,氢能的发展日益引起各国重视,海南省也制定了“十四五”氢能发展规划,而氢能发展方面日本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海南自贸港有着优越的政策和营商环境,有利于中日开展相关合作。

  大唐海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贾炳军介绍了该公司深度融入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的情况。据悉,大唐海南公司将以“绿氢”为发展核心,在交通、能源、储能、发电等多个应用场景实现运用;在光伏、海上风电制氢、燃机余热制氢、生物质制氢、制氢加氢站合作等方面,培育和推动氢能产业项目落地。

  东莞证券指出,氢能需求量加快增长,氢能产业发展空间巨大。202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约3342万吨,至203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提高到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5%,至206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约1.3亿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20%,未来中国氢气需求将逐步提高。随着其他大型央企进入氢能源行业,未来氢能源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目前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央企在布局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氢能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