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年轻人爱的剧本杀背后有哪些“隐藏剧本”?

  2021年至今,各式各样的“剧本杀”体验店接连冒出。在这些体验店里,你经常能看到年轻人围坐在一张桌子前,拿着已经分配好的剧本,担任不同角色,不断做着推理,最后找出所谓的“真凶”。

  “剧本杀”受到年轻人追捧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随之产生,其中就包括“涉黄涉暴剧本”。记者暗访发现,为了吸引顾客,一些从业者悄悄上架含有黄色、暴力内容的剧本,在监管边缘频繁打“擦边球”。

  低俗情节藏进“剧本杀”

  “呀!你这个角色居然和我‘有一腿’?咱俩居然还是‘偷情’的,这情节有点刺激啊!但这样的剧本真的合适吗?”市民李先生是一位“剧本杀”爱好者,闲暇时经常叫上朋友到市里一家体验店玩,可前不久一个名为《市井狂人》的剧本却让人有些尴尬。

  据李先生介绍,因为当时他们人数不够,老板就找了另外几位消费者一起“拼车”,陌生人组合在一起,凑够人数一起玩。

  没想到,随着剧情的深入,人物之间的关系却“离谱”起来。

  “我的角色在剧本中有老婆,但和另一名角色有‘奸情’。为了投入角色,店里的主持人一再建议我们这‘一对’要进行暧昧的肢体接触。这让我和临时‘拼车’的玩家都十分难堪,剧本体验感也很差。”李先生说。

  记者在体验时也发现,一些商家提供的剧本只追求刺激,对公序良俗没有顾忌,甚至加入色情、暴力的互动,对消费者造成不良影响。

  李先生提出疑问,玩“剧本杀”的大多是年轻人,有的可能还是未成年人,这样的游戏适合他们吗?这样的“剧本杀”该由谁来规范呢?

  出“损招”只为揽客逐利

  “‘剧本杀’这个业态还是比较新的,受众也比较小,随着大批体验店的出现,很多新的从业者加了进来。从业者的素质参差不齐,经营理念也都不一样,利用‘黄和暴’吸引客人,在我们看来算是‘损招’。”对于剧本里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市内一家“剧本杀”体验店的老板秦女士表示不能认同。

  她说,优质的“剧本”是这个行业的命脉,只要体验店能引进爆款的经典本、独家本,往往就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站稳脚跟。只不过,优质本往往一本难求,而且价格一般都很高,不是所有体验店能够拥有的。

  与之相对,一些“涉黄、涉暴”剧本博人眼球的“功力”不小,与优质本相比,投入的成本也要小得多,更加容易获得短期利益。

  “‘剧本杀’还属于新兴行业,很多监管都不到位,这也给打‘擦边球’留下了一些空间。但是,如果任凭这样的剧本横行,无疑对体验店自身乃至整个行业不利,大家都会因为这些低俗剧本而蒙羞。”秦女士说。

  秦女士认为,随着行业的发展,有关部门的监管一定会逐步到位,驱逐低俗剧本,让“剧本杀”真正变得好玩又健康。

  管理部门出手检查经营场所

  记者从桂林市扫黄打非办公室了解到,对于“剧本杀”这一文化市场新业态中可能存在“黄色”“暴力”以及恐怖元素的情况,他们已经开始着手调查。

  相关负责人介绍,外地确实出现过“剧本杀”经营场所未对情景设置、剧本内容等严格筛选、分类管理,导致“黄色”“恐惧”“暴力”等违法内容出现,对未成年人带来不良影响。

  为防止此类现象在市内发生,今年2月开始,桂林市扫黄打非办组织六城区和公安、市场监管、文化执法等单位,对各自辖区经营“剧本杀”业务的企业开展了摸底、检查。

  工作人员主要针对剧本是否传播淫秽、色情、暴力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是否存在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经营场所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三个问题进行检查。

  行动至今,共排查检查56家“剧本杀”经营场所,暂未发现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行为,而对于各经营场所的剧本内容,目前尚在搜集、整理阶段,是否存在违规情况,需要进一步审核。

  检查中,工作人员向经营者开展宣传教育,要求经营主体严格审核游戏内容,增强版权意识,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拒绝未成年人参与有害身心健康的游戏。

  要将新业态纳入常规监管

  针对56家“剧本杀”经营场所的摸排情况,市扫黄打非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计划加强管理。

  该负责人说,首先将把“剧本杀”等新业态场所纳入到常态化监管范围中,规范其经营行为,监管剧本内容,从严查处违法违规现象,这是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构建全方位社会保护体系的重要举措。

  市扫黄打非办还将进一步联合相关部门,逐步明确职责、完善监管体系。

  不过,由于“剧本杀”行业发展迅速,很多内容监管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到位,评价体系只能套用过去的一些标准。该相关负责人说,今年3月1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台的《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这也是全国首个正式将“密室剧本杀”纳入管理的城市。桂林将逐步完善相关监管,切实规范、引导“密室剧本杀”文化业态的健康发展。

  记者陆鑫

(文章来源:桂林晚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