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财报| 旭辉控股:毛利率跌破20%,新一轮战略能否提质增效?

  在去年的市场环境下,许多知名的上市房企突然陷入困境,比如恒大、华夏幸福、佳兆业、奥园、蓝光、世茂……但也有一些房企安全走过,比如很早之前,我们就判断其为财务“优等生”的龙湖;比如一直喊“节衣缩食、背水一战”的万科;还比如我们始终关注,认为其“并不如预料那样理想”,但仍挺过的旭辉……在新的年报季到来之时,这些上市房企怎么样,它们又将如何应对这个市场,是否还能继续坚挺下去……

  文 | 飞鱼团队 来源丨飞鱼财经

  流程编辑 |黄佳倩

  3月24日,旭辉控股(0884.HK)线上业绩发布会上,董事局主席林中说:“我始终相信房地产是一个永续行业,也深信旭辉已经走过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迈出了破茧重生的步伐。”

  “旭辉已经走过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这是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对公司当下现状的“定义”和“总结”。

  财务数据可能并不能全面的反映一家公司的情况,但是我们始终认为它是观察公司情况最重要的窗口和通道。

  早在2021年行业风暴来临之前,即2020年初我们以年报披露的财务数据分析各家上市房企时,曾精准的判断龙湖是名“优等生”、万科的业绩压力已经显现……在研究旭辉时,实际上当时的许多数据和公开信息显示“并不十分乐观”。不过,当2021年行业风暴到来之时,它们或主动或被动的,都安全走了过来。

  近日,当它们的2021年年报陆续披露,我们得以再次通过财务数据回望过去一年公司的情况。

  林中在线上业绩发布会中说:过去大半年,我们一起经历了从未有过的起伏跌宕,这是中国房地产行业诞生3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变局。这大半年我听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难”——销售难、融资难、回款难,应对做空难。

  这应该是去年整个行业面临的情况。

  在这一现实因素下,年报披露2021年旭辉控股实现收入约1078.35亿元,同比上升50.2%;录得年内利润约123亿元,同比增长3.6%。不过,毛利率由上一年的21.7%降至19.3%,核心净利润率由上一年的11.2%降至6.8%。

  换句话说,去年旭辉控股仍然有不错的营收,利润方面也保住了。但是,其赚钱的能力下降了。将近三年的数据拿出来比较可以看到,其毛利率已连续三年下滑,跌破20%。(2018:34.7%;2019:30.0%;2020:21.7%,2021:19.3%)

  旭辉控股的这一情况可能并非“自身所能决定”,行业大趋势使得大部分房企处于增收不增利或者直接没利润的困境。

  这是当下,包括旭辉在内许多房企要面临的问题。

  以这样一组营收和利润数据走过2021年的旭辉,是否真的已经走过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

  回答这个问题,要看整个行业的情况,更要看旭辉自身的动作。

  事实上,就在前不久,即3月14日,国际券商瑞银证券发布了一份针对旭辉的近乎做空的研究报告。当天,旭辉股价忽然大跌近两成,内地在港上市房企股价再现整体性下跌。其中,龙光、碧桂园等都跌近20%;融创更跌超20%。

  国际机构近乎做空行为背后的动因,我们不做评价,但这或许可以看做针对内地房企一个方面的意见。至少,在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上,目前尚无更乐观的消息。

  从自身看,旭辉在2021年末非并表项目权益后有息负债(即表外负债)压降至203.9亿元,较2021年中期下降了约50亿元。截至2021年末,旭辉剔除预收款后的净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分别69.7%、62.8%和2.6倍,进入“绿档”阵营。

  但是,这一点并不能成为观察旭辉的着力点。因为目前想要“走下去”的房企,降负债是必须要做的动作。只有降负债才能谈进一步的发展。

  而进一步的发展到底是怎么发展,可能才是所有房企需要回答的问题,才是房企未来要选择的路。

  旭辉控股给出了一个“三五战略”回答。

  其中提到一点,即经营导向的改变,“从过去追求规模到现在开始追求效益,这个经营导向变化的背后是整个经营理念、经营机制、评价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一系列的转变。”

  这个改变能否成功目前尚无法回答。只是,回到旭辉控股2021年报的披露上,当期有两组数据值得关注,这两组数据都处于减少状态,一个是新增土地储备面积继续减少(连续三年土地收购面积减少,2019:990万平方米、2020年:870万平方米、2021:600万平方米);一个是手头现金减少近46亿。

  仅从这两个数据上看,旭辉处在一个不得不收缩的状态。

  事实上,回望旭辉过去三年,综合年报和公开报道的内容,旭辉就像一个“倔强的孩子”——总是希望扩大规模,做大做强,但是受行业趋势和自身发展等原因影响又总是未能施展。

  林中也在业绩会上说:因为旭辉已经做了一个彻底改变,穿新鞋走新路。过去关注规模,未来就是关注经营效益、核心利润、ROE(净资产收益率),以及为股东创造的经济增加值EVA。

  主动收缩也好,被动收缩也罢,始终做一家有效益的企业可能才是最好的路径。

  (完)

  免责声明:文章均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仅供分享财经信息和观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