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mRNA新冠疫苗即将问世,能否扭转沃森生物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终止港股上市的沃森生物已然不再缺钱,在公司一众疫苗产品收入都下滑的局面下,即将问世的mRNA新冠疫苗或许将成为沃森又一只下金蛋的鸡。

  4月13日,沃森生物发布公告,就此前深交所对其年报提出问询作出回复。

  此前,沃森生物发布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7.36%。

  对此,深交所要求其说明,公司除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收入增长65.59%外,包括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等多个产品收入出现不同程度下滑的原因。

  而增收不增利,除相关产品收入有所减少外,也离不开公司高昂的研发投入。据悉当下沃森生物重金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三期临床现场工作已处于收尾阶段,而即将问世的重磅产品能否扭转当下局面?

  增收不增利,收深交所“关照”

  二级市场争议不断的疫苗龙头沃森生物,在此前终止港股上市后近期又因增收不增利迎来一波新的热议。

  不久前,沃森生物公布的公告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4.63亿元,同比增长17.82%。虽营收有所增长,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8亿元,同比下降57.36%。

  同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91亿元,同比减少17.3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05亿元,同比增长517.62%。

  对此,沃森生物将增收不增利的原因归结于研发费用的增加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虽然如此,沃森生物也在此后也收到了深交所的“关照”。

  4月1日,沃森生物收到深交所年报问询函。深交所要求沃森生物结合行业发展状况、竞争格局、上游采购成本因素,说明2021年营业收入增长而净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

  对此,沃森生物表示,报告期内受部分二类疫苗竞争加剧多方因素影响,相关产品受到行业影响,产量、销量和收入下降。同时公司通过重点保障13价肺炎结合疫苗的销售工作,尽管其他但公司整体疫苗产品的销售收入仍然保持了增长态势。

  此外,深交所还指出,报告期末公司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余额9.14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持有已上市的嘉和生物药业(开曼)控股有限公司股票期末价格下跌,形成公允价值变(以下简称“嘉和生物”)控股权,嘉和生物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对此公司表示报告期内,香港联交所恒生指数整体下跌,全年跌幅为14.83%,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幅为23.19%,恒生医疗保健业指数跌幅为27.37%。

  开曼嘉和股票价格波动受国际政治、国内外经济环境、疫情以及行业发展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公司无法控制。

  公司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事项两因素影响共计减少公司报告期内利润总额100,562.70万元,为导致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增加而净利润大幅下降的直接原因。

  尽管如此,沃森生物近日股价较上月同期上涨近50%,4月6日,沃森生物盘中一度上涨9%,而这或多或少也离不开其即将上市的重磅产品——mRNA新冠疫苗。

  重磅产品mRNA

  新冠疫苗即将问世

  消息面上,4月3日,中国生物官方公众号发文称,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二代重组蛋白新冠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临床试验批准文件。

  该疫苗在用于序贯加强的临床试验中,表现出对奥密克戎等变异株的良好效果,于2021年12月末获批在阿联酋紧急使用,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紧急使用的二代新冠疫苗。

  沃森生物即将问世的核酸干扰(RNAinterference,RNA)新冠疫苗也因此引发市场关注。

  不久前,沃森生物董秘在投资者询问疫苗研发进展时回复:公司新冠mRNA疫苗三期临床研究的相关工作仍在持续推进,目前,该疫苗国内三期临床的现场工作基本结束,正在进行数据整理和持续血清检测,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也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已经在开展病例收集的工作。

  据悉,当前临床经验中,广西已有2000人的序贯加强数据正在整理中,云南200人的序贯数据已整理完毕,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也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已经在开展病例收集工作。

  沃森生物的该款新冠疫苗是与艾博生物合作研发的,新冠变异株mRNA疫苗由公司与蓝鹊生物合作研发。

  根据公司与上述两个合作方分别签署的合作协议,上述两个疫苗的上市许可批件均归沃森生物所有,由沃森生物负责产品的产业化和销售。

  核酸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类药物是新一代核酸药物,而核酸疫苗技术是能将精确修饰的mRNA分子送入人体细胞质,指挥细胞质内的核苷酸生成所需蛋白质,理论上其可以表达任何蛋白质,也就能够对付所有基于蛋白质的疾病——包括新冠病毒与其各个变异毒株。

  目前公司控股子公司玉溪沃森已建成的m-RNA疫苗车间目前原液年产达2亿剂。未来将具备约4亿剂的年产能。

  但即便如此也只是将一切基于顺利进行的前提下,虽mRNA未来可能将沃森市值送到顶峰,但获批研发、顺利投产、再到大规模实际运用,还需根据市场形势而定。

  砸钱研发

  mRNA也将成为下一个重心

  增收不增利的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沃森生物高昂的研发费用,根据此前财报显示,2021年沃森生物研发费用支出达到6.21亿元,同比暴涨252.13%。

  上一年营收增长主要系沃森生物的肺炎疫苗作出主要贡献,从此前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沃森生物的重磅产品13价肺炎结合疫苗批签发数量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同比下滑。作为上年度沃森生物最引以为傲的疫苗产品,也难逃市场竞争的后果。

  当前新冠疫苗处于临床三期,而业内人士也表示,当产品进入三期临床阶段后,面临的研发资金需求也就越大。要推动后续在研产品上市,沃森生物还将持续进行研发投入。

  而一旦该款疫苗问世根据此前公司预测结果来看,如果顺利投产,那么mRNA疫苗的国内外需求将为20-30亿剂,用当前定价推算,沃森生物未来营收将同比2020年翻66倍。

  虽国内疫苗接种已达33亿剂次,但就当前病毒变异情况来看,仍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而该疫苗未来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因mRNA应对变异病毒的有效性,国内多家企业都在mRNA疫苗的研发进度加速,其中石药和康希诺的2款疫苗相继进入临床阶段。

  4月4日,康希诺生物宣布,其mRNA新冠疫苗获批临床。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该疫苗可以诱导出针对多种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重要变异株(包括当前流行株)的高滴度的中和抗体,与以原型株为基础开发的现有新冠疫苗相比广谱性更强,可以更有效地保护机体免受现有变异株的感染。

  除此之外,还有斯微生物、艾美疫苗、蓝鹊生物、冠昊生物、本岛基因等企业均有布局mRNA新冠疫苗研发。

  对于沃森生物而言,mRNA新冠疫苗也不会成为其仅有的产品。此前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布局mRNA新冠疫苗技术路线是考虑到mRNA疫苗技术是未来疫苗的发展方向,并且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响应速度最快的技术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除新冠疫苗外,公司与艾博生物合作的带状疱疹m-RNA疫苗以及与蓝鹊生物合作的呼吸道合胞病毒mRNA疫苗,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其中带状疱疹m-RNA疫苗已获得动物免疫原性评价结果。

  带状疱疹mRNA疫苗与呼吸道合胞病毒m-RNA疫苗均属于创新性疫苗品种,预计需要较长的时间完成临床前药学研究、药效研究和动物安全性评价后方可申请临床研究。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