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以超2500亿市值问鼎城商行后,宁波银行2021年业绩又爆了?

  来源:野马财经

  靠什么支撑起超2500亿市值?

  如今正值财报季,又到了上市公司“秀肌肉”的时候,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作为城商行龙头,宁波银行2021年业绩“爆表”,再次成为市场焦点。

  财报显示,2021年,宁波银行营收、利润高增长,增速双双接近30%,资产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继续领跑A股上市城商行。

  其实,2021年以来,宁波银行频繁受到市场青睐:2021年,宁波银行频繁被机构调研,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海内外知名投资机构;截至2021年末,宁波银行总市值超过2500亿元,排名A股上市银行第10位,位居城商行第1位;2022年,宁波银行又被富时罗素纳入富时中国A50指数......

  这背后究竟有什么“秘诀”,宁波银行的业绩又能否支撑起高市值?或许可以从财报中找到一些答案。

  (图片来源:宁波银行官微)

  营收利润高增长

  资产总额突破2万亿元

  最近,宁波银行披露的年报“大秀肌肉”,引来几十家国内券商评级,其中“高成长性”成为宁波银行的重要标签。

  2021年,宁波银行进一步挖掘区域发展的潜力,使得资产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0156.0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9%,这也意味着宁波银行经营规模跨上新台阶。

  从营收和净利润来看,两者增速双双接近30%,继续领跑上市银行。2021年年报显示,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27.74亿元,同比增长28.37%;实现归母净利润195.46亿元,同比增长29.87%。

  宁波银行业绩情况(图片来源:同花顺)

  宁波银行信贷投放延续高景气,2021年全年贷款增速超过25%,下半年新增主要投向对公实体企业及零售消费贷。

  作为区域性城商行,宁波银行以宁波为大本营,深耕长三角地区,吃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红利。

  财报显示,宁波银行超90%业务集中于长三角地区,而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发达,同时金融需求旺盛,宁波银行也从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中受益。

  目前来看,宁波银行在区域发展的基础上,已经在逐步“攻城略地”,形成以长三角为主体,珠三角、环渤海为两翼的格局。

  与传统银行一样,宁波银行的利息收入也占据收入大头。2021年,宁波银行实现利息收入677.62亿元,占比达到76.14%。实现利息净收入326.97亿元,同比增长17.37%。

  与众不同的是,非利息收入,已经成为拉动宁波银行营业收入增长的新引擎。截至去年末,宁波银行实现非利息收入200.77亿元,同比增长51.5%,对营业收入的贡献比重由32.23%升至38.04%。

  宁波银行营收分类 (图片来源:同花顺)

  此外,按行业分类来看,宁波银行的个人业务、公司业务、资金业务、其他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36.73%、34.68%、27.96%、0.62%,并且以前三者为主。

  在利润构成上,宁波银行已经形成公司银行、零售公司、财富管理、私人银行、金融市场等12个利润中心,外加永赢基金、永赢租赁、宁银理财3个子公司利润中心,使得宁波银行盈利来源更加多元。

  走差异化道路

  加固“护城河”

  宁波银行业绩持续高增长,离不开其“护城河”的打造。这主要体现在宁波银行一方面聚焦差异化,进行错位竞争,另一方面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一直以来,宁波银行坚持走差异化的道路,这使它各项业务形成了比较优势。宁波银行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定位明确,主要就是“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经营策略,进行错位竞争。

  特别是,宁波银行拥有基础牢固的小微企业客群,小微业务已具备成熟的风险管控机制、丰富的产品体系和良好的市场口碑。截至2021年末,宁波银行对公客户数超过49万户,其中90%以上都是小微和民营企业。

  实际上,宁波银行上述发展战略,也为城商行持续发展打了个样。

  (图片来源:宁波银行官微)

  具体来看,截至2021年末,宁波银行各项存款10528.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8%;各项贷款8627.0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45%;企业客户总数49万户,较年初新增2.9万户。对此,宁波银行表示,总资产得以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发放贷款、证券投资增长。

  日前,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表示,城农商行发展方式主要是通过深耕本土市场,推进错位竞争,建立特色化品牌,其生命力在于围绕本土化谋划发展,优质区域相关城农商行可以借助地区发展优势,业绩增长有望持续。

  与此同时,宁波银行的资产质量也继续保持了较高水平,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加强,不良率低位再降,拨备覆盖率继续提升。

  要知道,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余额,一直被视为是判断银行信贷风险高低的核心指标,较低的不良率不仅能确保银行贷款安全,还能使银行能够全身心地专注于业务拓展和金融服务。

  宁波银行也将守住风险底线作为最根本的经营目标,持续完善全风险管理体系。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宁波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6.19亿元,90天以上逾期贷款余额46.84亿元。不良贷款率0.77%,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而时间线拉长来看,这已是宁波银行连续十多年不良贷款率低于1%。对此,申万宏源分析师郑庆明认为,过去十年来持续低位的不良率验证标杆银行极强的风控水平,优异的资产质量是战略实施卓有成效、业绩稳定释放的核心保障。

  另外,2021年,宁波银行正常贷款的迁徙率已下降到1.24%,低于2020年的1.5%和2019年的1.52%。而且宁波银行拨备覆盖率525.52%,较上年末提高19.93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提高。

  业内人士认为,总体来看,2021年,宁波银行通过完善风险预警、贷后回访、行业研究、产业链研究等工作机制,管控措施的有效性持续提升,风险管控成效良好,从而能较好地应对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调整。

  财富管理转向收获期

  成为第二发展曲线

  近年来,宁波银行将财富管理业务作为重要转型方向,不断加大管理和科技投入。如今,财富管理成效初步显现,已经从投入期逐步转向收获期,四季度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没有新增,成为第二发展曲线。

  实际上,宁波银行的财富管理高速成长,主要是在供需两端比较给力,贡献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需求端看,宁波银行客户服务能力强,多年深耕的公司条线、零售公司条线客户潜力巨大;从供给端看,宁波银行加强机构合作,产品创新和营销力度也在加大。

  比较明显的表现是,宁波银行全年“中收”增速超过30%,“中收”占比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至15.7%。

  “中收”是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收付及其他委托代理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业务,比如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融通业务、咨询业务。

  “中收”不直接构成银行的表内资产或负债,风险较小,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工具和手段,也提供了低成本的稳定收入来源,完善了银行的服务功能。

  其中,2021年,宁波银行代理业务收入增速超33%,代理类业务占手续费收入比重已超过8成。

  (图片来源:宁波银行官微)

  宁波银行不仅实现代理类业务手续费收入快速增长,个人客户、财富客户AUM(资产管理规模)也取得一定突破。

  从去年市场环境来看,市场整体波动加大,宁波银行财富管理表现却依然稳健。截至2021年末,宁波银行的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规模为 3322 亿元,2021年净利润4.35亿元。

  同时,宁波银行个人客户AUM达6562亿。其中,存款规模2139亿元,同比增长6.2%,理财规模3323亿元,同比增长16.5%。

  值得注意的是,宁波银行获取了大量高净值客户,对AUM形成重要支撑。2021年,2021年,私行客户数达1.3万户,同比增70%,私行AUM达1464亿,同比增53%。

  对此,华西证券刘志平认为,宁波银行财富管理体系的搭建和完善将成为中长期业绩发展的新引擎。

  另外,在数字化方面,宁波银行探索金融产品、服务渠道、营销经营、营运风控四大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化成为经营模式支撑。例如,在服务渠道的数字化上,宁波银行依托APP、网银、微信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五大渠道和开放银行新渠道建设,全面对接B端和C端应用场景,使得银行服务大面积铺开。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得益于深耕区域、聚焦小微企业等护城河的构筑,加上财富管理第二增长曲线的打造,宁波银行资产质量维持较高水平,2021年营收、利润双高增,再次验证高成长、高盈利属性。

  此外,宁波银行新行长正式履职,也给了市场正向反馈。今年3月末,庄灵君正式任职宁波银行行长兼副董事长、罗维开任副行长兼财务负责人。业内人士分析称,内部培养的新行长上任后,宁波银行有望在传承战略的同时,实现高管年轻化,给公司注入更多创新元素,带领宁波银行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