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投资者欲投诉董秘:拿43万的薪水,干月薪800的事,这是惯出来的

  来源董秘一家人

  文 崔班长V

  班长曾在多个场合说过,董秘一定要注重和投资者的互动交流,切不可马虎敷衍。

  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转型线上提升投资者接待的效率,与投资者交流的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董秘被投资者千奇百怪的提问搞的焦头烂额,有的回复错误引起监管注意,有的披露不当引发市场炒作……如今连“万金油”式答复也恐难以过关。

  这不,近期就有投资者在网上发帖称,欲在节后召集其他投资者投诉某上市公司董秘,换人!

  该投资者指出,公司董秘一年拿43万的薪水,却干着月薪800的事,这是惯出来的。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长期敷衍投资者问题,复制粘贴,并且永远拖到月底。

  2,时不时出现错别字,股东人数披露重大失误,影响恶劣。

  3,董秘办公室电话长期不畅通或无人接听。

  4,严重不尊重中小投资者投资权益,不称职,请深交所给予处罚。

  对此,班长顺着这位投资者指出的问题也查看了一下该公司的互动平台,发现该投资者的抱怨大多属实。

  例如,以集中在4月30号回复的42个不同问题来看,差不多有30个回复都属“万金油”式答复,也难怪投资者会心生愤懑。

  事实上,互动易是投资者与企业的重要沟通平台,尤其是投资者获取、确认消息的重要途径。

  一个良好的董秘应该有标准的回复计划和较为丰满的回复。而一些董秘则趋利避害,没有真正做到信息的有效传递,刻意引导,使得“剑本无罪,杀人有罪”,搞坏了互动平台的作用。

  针对董秘不回答提问或不接电话的问题,深交所曾在“315”投资者网上维权咨询活动中表示,上市公司董秘不接电话或电话不畅,可向交易所投诉和举报。

  我们还应该达成一个共识,好的互动是:

  一是有计划的,稳定的,在回复的频率和日期上是有迹可循的,而不是有时天天回复,有时一个月、三个月回复一次。

  二是每次董秘回复,绝大部分会遗留问题在下次才回复,但这个比例一定是有范围的、稳定的。而不是股价上涨时,天天满额回复,股价下跌时,挑三拣四。

  下面我们以X上市公司为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大数据统计发现,自从X公司董秘犯上“拖延症”后,月度的回复为2次,其中有1次还留下了60%的问题。

  而在逾期比例方面,有60%的问题本该回复却拖后回复。且这种拖延现象越往后变得越密集,最终也导致逾期回复的天数基本在30天左右。

  到这个时候,散户投资者势必就会显得很无奈。

  有这么一句话是说散户败给机构,主要是知道得太慢。

  一个优秀的董秘能够回答公司的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因此不难看到很多公司的董秘拥有经济师、会计师、工程师等各种职称头衔,面对财务、法律等问题都能够轻松应对,这样的董秘自然是不惧怕各方的提问。反之,某些董秘对于公司财务甚至是发展战略知之甚少、懂之甚少,惧怕接受质疑也在预料之中了。

  还有一些公司董秘,本身对公司财务、发展战略等都有很深的了解,但是也不愿在投资者和媒体面前露面,原因则比较耐人寻味。

  值得注意的是,深交所已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了深市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状况调查,旨在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规范投关工作,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其中,202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不仅愈发关注投关工作,而且更加注重实效。数据显示,98%的受访上市公司制定了投关工作专项制度,56%的公司根据实践情况对投关制度进行过修订,较上年分别提升3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投关考核指标变化较大,排名前三项的指标为投关类评选排名情况、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调研报告及媒体报道质量,而2020年排名前三项的指标是监管合规的考核结果、投资者交流的次数与质量、互动易平台关注度及回复情况。

  这无疑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未来的监管一定会更加的数字化、精准化,也希望董秘朋友们要有所准备。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