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股票知识-炒股指导】神光十论反浮躁(3)——赚钱不贪多

在过去的日子中,我们品尝过太长时间的清贫,所以,面对即将来到的富贵,常常显得迫不及待。穷惯了的人,难以抗拒发财的诱惑,所以,一丝丝的浮躁油然而生。在政治领域,清官没多,贪官不少,而且贪的数目越来越大;在经济领域,企业、银行、证券界的犯罪行为越来越多;在社会生活中,明星偷税、小商贩欺骗的行为屡见不鲜。种种现象都是为了一个"钱"字。在股市中,个人资产上千万、上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不乏其人,百万元的大户满地都是,几十万元资金在很多地方根本就不是大户。由于证券营业部这个特定单位的存在,客户的交流加强了人们对于富裕的认识,所以,十万元的想在短时间内成为百万元户,百万元的想千万,千万元的想上亿元。这种想法越普及,股市的浮躁情绪就越浓厚。不只是投资者自己如此。神光前期就曾宣传过一位福建的会员3年时间从25万元增值到600万元的事例。《证券时报》推出的樱子则为我们介绍了多位资金大幅度增值的投资者的事例。其它报刊也在宣传这种神话。耳濡目染既久,难免让每个人心里都痒痒的。"王相将侯,宁有种乎"?人家能,我当然能!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求一种快速的超速的增值。我写了一本《10年20倍》的书,提倡的是年盈利35%,但书问世不到两个月,竟被翻版成多种说法,如"3年10倍不是梦"、"10年20倍太慢"等等。许多读者也在读书的时候只看其中的精彩片段,而对书名不去深究,对全书贯穿的稳健增值的思路不去深究,实在是可惜。回看索罗斯、巴菲特等投资大师,也不过每年30%多一点的收益,难得的却是长期如一。美国老太的赚钱神话流传很久了,但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利润翻了多少倍,却很少有人关心那是60年如一日的投资。现在市场比较偏爱的周末报刊荐股、股评会荐股、沙龙荐股、访谈荐股,而且越是短线的推荐、短线能够上涨越受欢迎。投资的理念、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却很少有人谈。1996年前后,我们在三大证券报上经常能读到一些优秀股评人的有功底的文章,其行文的流畅、思路的敏捷、视野的开阔常令人叹为观止。但如今,这一类文章少了,因为肯做学问的人少了,大家都忙着去匆匆赚钱,都忙着应付即日的报刊,绝大多数文章都是收盘后的短时间内写出来的,质量难以保证,怎能奢谈功底。即使证券管理层也如此,1994年的三大政策、1995年的国债期货突然关闭1996年年底的大报文章、1997年中期的强制调整等等,事后看都有点急功近利的味道。如今的大基金参与新股的态度、法人配售新股的政策等也都有点"赚钱时间要珍惜"的味道。一句话,证券市场的参与者正在普遍进入一个浮躁期,这个时候不浮躁反而不"正常"了。这也是证券市场即将面临重大变革的自然体现。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