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7.8亿拍得8.72%股份,神秘竞拍人接盘未名医药!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经历一连多年的人事动荡以及股权之争,未名医药被国资背景股东接盘。困扰未名医药的历史遗留问题,能否在新股东手中得到解决?

  麻烦“缠身”的未名医药或将被一位神秘买家接盘。

  27日晚间,未名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拍卖已成交。据悉,此次股权直接占未名医药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的74.84%,占公司总股份比例8.67%。

  此番拍卖虽引得不少围观,报名拍卖三人,但实际出价的竞买人只有两人,双方合计出价共5次,最终竞买号Z5345将这部分股权收入囊中。

  早在2021年财报发布之际,公司因旋入股权之争、“人参资产”及人事动荡等事件引来深交所“关照”,当下的未名医药已是千疮百孔。而此次拍卖完成后公司迎来新股东是否能改善未名医药的新旧问题。

  未名医药即将易主?

  5月26日,未名医药发布公告称,竞拍号“Z5345”拍下公司第一大股东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8.67%的股份,随这此次拍卖的尘埃落定,公司的前十大股东的席位将发生较大变化。

  在发布公告同日,未名医药收到持股5%以上股东高宝林及其一致行动人王明贤出具的《股份减持计划告知函》。

  公告显示,高宝林及其一致行动人王明贤计划在本公告披露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大宗交易方式、协议转让方式或三种方式相结合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

  这也意味着,曾经作为持股比例最高单一主体高宝林将从持股11.19%变更为最低5.19%,而参与本次竞买的Z5345将联合持有公司8.67%的股权,将位居公司第一大股东。

  而在此次拍卖结束后,未名集团仅剩2.92%的股权,只能位居第六大股东,厦门恒兴集团有限公司以7.49%的股权比例紧随其后,位列第三大股东,自然人王和平以5%的股权比例保持不变,稳坐公司第四大股东。

  未名医药表示,如上述程序最终全部完成,则公司可能存在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的风险,同时存在该等股权过户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控制权实质交接风险、公司过渡期的不稳定性风险。

  实则早在今年年初,未名医药就已出现了一批人事变动,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等多名高管离职,给原本就动荡的未名医药又添了一些不稳定因素,而此次新股东也着实来头不小。

  穿透神秘的“Z5345”

  回顾拍卖历程,现场竞争并不算激烈。竞买记录显示,虽然本次拍卖有3人报名,但实际出价的竞买人只有“P3439”和“Z5345”两方。

  拍卖开始竞拍号“Z5345”率先报价后竞拍号“P3439”在临近拍卖尾声开始竞价,按照拍卖规则,双方需要再次竞价。

  按照拍卖规则,如果在拍卖结束前5分钟出价,拍卖结束时间会在出价时间基础上延长5分钟,直至无人出价,拍卖结束。

  此后总计5次出价,3次延时,最终“Z5345”以约7.79亿的价格竞得未名医药8.67%股份的所有权。

  而根据淘宝司法拍卖信息,上述股权的评估价值10.90亿,起拍价按照评估价的7折约为7.63亿元拍卖,保证金为7633万元,增价幅度为381万元及其倍数。

  按照公司26日晚间公司收盘价18.90元/股以此计算,本次拍卖成交价折合13.6元/股,折价率约为28.53%。

  虽然该部分股票为首发限售股,但已经为全流通状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部分股票目前仍然遭到司法冻结,解冻日期为2024年11月7日。

  虽此次未名医药的这场股权拍卖会几乎没有波折,但拿下这部分股权的“Z5345”引发市场关注。

  环球老虎财经通过“淘宝网”之“淘宝网—阿里拍卖”平台查询到的《网络竞价成功确认书》,梳理发现“Z5345”背后的两个主体发现,二者为一致行动人。

  具体来看,“Z5345”背后而者分别为深圳嘉联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深圳市易联技术有限公司,

  根据看究竟APP显示,深圳嘉联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该基金公司仅有一只产品名为嘉联一号,法定代表人为刘文俊,刘蛟、刘娟分别持股60%、40%。

  值得注意的是,刘文俊同时也是深圳通用互联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而易联技术正是这家公司的全资孙公司。

  易联技术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致力于电子商务、互联网支付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并拥有国资背景的新兴中坚金融科技企业。

  从股权结构上来看,其间接股东方包含深圳通用互联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

  而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目前,集团拥有*ST沈机、中国汽研、环球医疗、中国医药等上市公司。

  从目前的专利技术来看,前期主要围绕POS支付,在2019年后,其专利技术主要布局在物联网信息平台,多以软件为主,涉足农业、智慧园区、机器人等热门行业。

  对比未名医药主业,除了名下的中国医药外,中国通用与之几乎没有共通之处,这样一家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企业收购一家药企,背后原因不得而知。但就目前来看,未名医药自身的问题也是一箩筐。

  新旧问题叠加,易主早有预兆?

  实则在2021年财报披露后,公司收到深交所问询函,矛头指向的11个问题有旧调重谈,也有新问题的追溯。

  问询函中,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新审计机构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主要涉及事项为长期股权投资及投资收益的确认、控股股东抵债资产价值确定。

  因为未名医药连续三年更换审计机构,2019、2020年度财务报表也均因上述事项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年报显示,公司对北京科兴投资收益高达4.70亿元,而公司当年的归母净利润才为2.71亿元,而北京科兴的投资收益确认,是导致公司过去3年年报均被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主要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未名医药的现任董事长,潘爱华于2001年与尹卫东共同成立了北京科兴,此后北京科兴的股东成立了境外主体科兴生物,2009年11月,科兴生物正式在美股上市。

  而双方在2018年“分道扬镳”,还爆发了抢公章、围攻公司、互相举报并起诉等一连串事件,这也间接导致科兴生物自2019年2月起停牌至今。

  而当下北京科兴的研发项目及团队已全部转移至尹卫东另起炉灶的科兴中维,科兴中维虽然是科兴生物旗下公司,但已经与潘爱华和未名医药没有任何股权关联。

  当前,北京科兴的主要研发项目自此进入了停滞状态,只能依靠已有产品维持收入。而科兴中维却研发出了新冠疫苗,并一举为科兴生物带来了数十倍的营收增长。

  如此一来,北京科兴并不存在新冠疫苗研发项目,但疫情爆发期间,未名医药多次被“蹭”上了新冠疫苗概念,也只好多次澄清称,跟科兴中维之间没有股权关系。

  此外,在2020年的年报中年审会计师对“人参资产”以及4项药品技术的公允价值出具了无法确认的意见。未名医药人参资产“忽高忽低”的账面价值以及“信批文字游戏”也被认定为信批违规,上市公司在2020年6月收到了来自证监会的警示函。

  而在2021年11月9日,未名医药再次更换年审会计所,原因是原来的会计所被证监会调查。然而,在宣布好拟聘任的会计所后,未名医药在随后的公告中又改口称“尚未确定2021 年年报审计会计师事务所”。

  控股股东用来抵债的“人参资产”存在诸多疑点,而“未名医药的人参会冬眠”一时成为投资者茶余饭后的谈资,在“以资抵债”背后,控股股东未名集团早已是负债累累。

  目前“满目疮痍”的未名集团一共有59笔尚未履行的被执行信息,未名医药实控人潘爱华也已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与此同时,未名集团牵涉的多起法律诉讼,大多与借款纠纷有关。

  事实上,从2018年6月开始,未名集团所持的上市公司的股份就陆陆续续被法院轮候冻结,截至最近一次上市公司披露的情况,未名集团累计被冻结的股份已占所持上市公司股份100%。这意味着,未名集团对未名医药的控制权岌岌可危。

  这场拍卖尘埃落定,意味着未名医药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将发生更迭,新旧问题叠加,公司的负面问题已累积到一定程度,似乎易主也是早有预兆,而新股东的加入是否会推动公司主业变更,或许还需要时间证实。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