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利好政策密集兑现!上海全面恢复,对A股意味着什么?一文看懂

  明天(6月1日),上海即将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这一消息无疑令全国人民为之振奋。

  而今天,在重磅利好政策的刺激下,A股市场强劲拉升,沪指创出近期反弹以来的新高,大盘如此表现,无疑也让股民朋友们振臂一呼,“大师兄回来了,我感觉到,全部都回来了!”

  先说今天中午刚刚出台的利好。

  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一共包括了六个方面33项具体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工作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切实把二季度经济稳住,努力使下半年发展有好的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共33项具体政策,这里,牛眼君为大家梳理其中一些与市场密切相关的信息供大家参考。

  第一,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

  抓紧办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留抵退税并加大帮扶力度,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6月30日前基本完成集中退还存量留抵税额;今年出台的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1.64万亿元。

  点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会对于整个社会经济而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巨大。而此次总额达1.64万亿的退税政策,对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而言,无疑是重磅利好,有助于经济重新恢复活力。

  第二,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在用好前期降准资金、扩大信贷投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效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至贷款端,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点评:未来一段时间,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值得期待,进一步降准、有针对性的降息依然在预期之中。

  第三,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

  科学合理把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和再融资常态化。支持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依法依规推进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赴境外上市。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交易费用能免尽免,进一步释放支持民营企业的信号。

  点评:对企业而言,IPO和再融资无疑是重要的融资手段。而间接融资,也是股市必须发挥的重要作用。此次国务院政策表示,“科学合理把握”IPO和再融资的常态化,实际上就是要科学地把握IPO和再融资的节奏,要适应市场情况的变化。实际上,我们已经感觉到,近期的IPO已有趋缓的迹象,这也正是科学合理把握的表现。

  第四,加大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

  点评:在中国经济面临经济下行风险的背景下,通过基建投资来应对,依然是有效和必要的手段。可以预见,基建相关领域将是今年市场的主流。

  第五,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点评:除了投资外,刺激消费更是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最简单有效的手段。而汽车和家电,是日常消费中的大项目,这两个领域的刺激消费政策已经在各地推行。汽车股的大涨,还有近期食品饮料、消费电子等板块的反弹,也是基于对消费复苏的预期。

  实际上,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都相继出台了很多经济稳增长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密集出台,就是为了今年能够顺利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接下来就要看具体的政策落实了。

  今天,有一个话题是大家关注度焦点。6月1日,上海将全面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状态,这一全国瞩目的时刻,到底对股市意味着什么?

  对此,牛眼君(每经牛眼:njcjnews)也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是重塑市场信心的里程碑。

  今年3月、4月以来,A股市场的两波跳水行情,实际上与上海疫情因素有着不小的关系。在市场的调整过程中,在上海按下“暂停键”的过程中,投资者难免会对经济、股市产生较大的担忧,同时信心也会产生动摇。如今,在经过近两个月的“静默”之后,上海终于即将全面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这无疑将激发市场信心重塑。我们也坚信,不论遇到何种困难,只要万众一心毫不动摇,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第二,对经济恢复的预期开始升温。

  上海无疑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在疫情的困扰下,这两个月上海的“静默”,确实给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从近几个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可以看出,3月PMI 跌至49.5,回到临界点之下,4月更是下滑到了47.4的低点。而今天官方公布的5月PMI数据,又重新回到了49.6这一临界点下方,实际上这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不少企业相继复工复产是有很大关系的。

  因此,可以预想的是,随着6月1日的来临,上海更多企业复工复产,未来的6月,中国经济有望迎来更强劲的反弹。

  对股市而言,信心重塑这是摆在眼前的现实,而经济即将迎来的强劲反弹,则是预期。投资股市,一是投资做多祖国,需要强大的信心,二是投资未来,这需要确定性的预期。

  只要有了信心,有了确定性的预期,那么市场的情绪就会躁动起来。今天的市场,真的已经有些躁动了,最明显的感觉是,前期跌得最惨的科创板,今天个股大面积上涨,多只科创板公司迎来20CM涨停,科创板次新股C云从-UW暴涨超过35%。

  另外,基金方面,科创ETF(588050)更是出现了疑似“乌龙指”事件。

  今天下午刚开盘,科创ETF大单瞬间拉升至涨停板1.24元的价格,而在上午收盘时,该ETF价格报价仅为1.051元。而在瞬间涨停之后,科创ETF价格重新恢复正常

  对于科创ETF价格突然异动,牛眼君(每经牛眼:njcjnews)觉得,很有可能就是交易员情绪激动,不小心输错单而导致的乌龙指。因为今天消息面,有传闻称,科创板可能会降低投资者入场门槛,一旦科创板放开,对于整个科创板市场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利好。如何迅速建仓科创板,而且还要避免选股难的麻烦,那么通过ETF来布局,自然是最方便的方法。

  稿子写到这个时候,股市收盘了,牛眼君觉得有些意犹未尽,沪指大涨37.37点,报收于3186.43点,涨幅1.19%;创业板指数大涨2.33%,科创50指数更是大涨3.37%。情绪一旦激发,就会觉得股市没涨够,剩下的“子弹”,明天再来打。

  最后,话题再回到前面的问题,还有个可以聊的话题——哪些行业将会最受益?

  广发证券的观点指出,上海疫情迈过最严峻的时刻之后,经济修复将渐次展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沿着重点企业→外贸、快递等企业→分阶段复商复市的脉络展开。

  第一层级是物流的修复,供应链的梗阻将率先打通(物流/港口/电商)。通行将率先解决供应链的中断与梗阻问题。高频数据显示,物流、公路货运、海运吞吐等环节的中转阻滞,已逐步改善。

  第二层级是制造业的修复,聚焦上海制造的优势产业。当前复工复产带来的供给恢复为辅,需求韧性验证为主。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企业营收体量来看,上海的工业强项集中在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集成电路半导体)、石化钢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此外生物医药是上海市政府的重点布局产业。制造业的复工复产白名单指向供给的恢复领域,但在供给恢复环节未来要进一步兼顾需求支撑的确定性,当前结构性的需求支撑领域集中在:半导体(设备/IGBT)、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整车)、医药(CXO)。

  此外,贸易的修复也在同步发生,聚焦中国供给的全球优势科目。

  广发证券指出,上海港为我国第一大港,从出口的权重行业来看汽车、消费电子、半导体、医疗器械等出口在全国贸易中占据重要位置,也在近期显著下滑受损。从上海优势制造及出口产业中,寻找中国具备全球供给比较优势的细分品(连续3年全球市占率连续提升或维持高位),这部分外需将更为稳定,因此未来生产供给的恢复会带来外需及贸易项目的拉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汽车零部件(轴承、汽车发动机)、医疗器械、分析仪器。

  另外,本轮消费修复仍要等待,前瞻挖掘结构性的“补偿性消费”及“政策刺激消费”。

  广发证券指出,从上海消费结构来看,可选消费占比高于必选消费,线上消费占比更高,服务消费发达,这也是本轮疫情消费受损领域的缩影。2020年的疫后消费修复的特征是,可选高于必选、兼顾结构上的阿尔法(珠宝黄金、免税、电商)。

  今年参考2020年疫后修复路径的同时,未来消费的影响路径更为复杂(失业率、收入前景预期、地产景气周期)。因此从“居民自发修复”的角度,上海消费更为聚拢的部分可选消费行业或存在结构性的“补偿性消费”(黄金珠宝/化妆品/体育服装用品);从“政策驱动”的角度,关注近期促消费政策结构发力及地产稳增长受益的消费领域(汽车/家电/家具);考虑到上半年较为密集的小长假受到隔离封控影响,本轮服务业的景气修复会较20年疫情后更为后延。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