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股市跌得“心慌慌” 股民心理需解套

最近一段时间,连续下跌的股指给股民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原先股民们见面的问候语“涨了没有”早已更换为“被套了吗”。面对不断缩水的资金,不少股民出现了恐惧、失眠、烦躁、抑郁等症状,这些都是股民心理危机的特征。股票的解套有赖于市场的调整,而股民心理的解套则需要理性的疏导。不少人士呼吁,鉴于一些股民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理危机,个人、家庭、社会应该予以及时的干预,否则人炒股就会变成股炒人。

   ■话题背景

  近期,由于股市连续重挫,医院心理门诊接待的股民数量也有所增加。这些股民普遍出现失眠、焦虑、烦躁、抑郁、坐立不安、情绪失常等状况。

  “脑子里全是股票,一天到晚地想!”36岁的刘女士向医生讲述着自己炒股的苦恼:自从今年一月股市大幅调整,她就变得亢奋异常,感到疲惫时又无法安静下来。现在她已经失眠了一个多星期,心里焦虑不安,手常常不由自主地颤抖。

  医生告诉刘女士,她的症状还未到心理疾病的程度,算是心理障碍。好在她及时接受了心理疏导。医生建议她分散注意力,不要一味想着股票,努力恢复正常生活节奏;同时,心态要放平些,可以适当撤出部分投资,减轻心理负担。

  然而,能主动到心理门诊来咨询的人只是很小一部分,还有不少心理素质较差的股民可能还没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专家介绍,无论跌市或是涨市,均可引起重大的经济利益变化,而经济利益的突变又可诱发心理危机,其结果必然导致出现心理冲突。长期过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可引起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兴奋机能失调,从而引起失眠、焦虑、抑郁、自卑、自闭、嫉妒、疲劳、情绪失常等心理问题,有些人还可能出现自杀倾向。因此,及时对出现心理问题的股民进行心理干预变得十分重要。

  ■众议

  自我疏导各有各的办法

  其实,在股市中损失惨重的股民并不在少数,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有的股民依然保持了乐观的生活态度,看看他们是如何自我疏导的。

  方法一:

  眼不见心不烦就当是存养老金

  老周(股龄8年)

  股票下跌30%%后,我就不再关心股市了,平时也尽量不接触有关股市的信息。反正已属于深度套牢,关心也没用,不想割肉就捂着。从长远看,中国经济还会继续增长,股市迟早会走出低迷,我就当在股市里存了一笔养老金,反正是闲钱,就放在股市里面好了。一些朋友反对我“死捂”股票,建议多操作一下减少损失。但我觉得与其一天到晚为股票心烦意乱,不如把精力放在生活和工作上更有价值。方法二:反省自己不理智的心态

  王先生(股龄3年)

  我是典型的在这波牛市中挣了不少钱,然后又把它全部吐回去的人。现在回想起来,典型的不理性心态在我身上都能发现。比如盲目大胆,连起码的证券知识都不知道,就进入股市,参与投资,一厢情愿地认定股市会不断地涨;贪婪,总想着这一次能赚多少才满足,赚到那个数又想赚更多;过于自信,总以为自己能做到低买高卖,实际上结果经常相反。既然犯了这么多错,亏钱也就是自然的事。想通了这些,心里也就平静了不少。股市永远都有机会,关键要有个好心态,以后还有机会把损失挣回来。■专家意见

  炒股出现心理问题应及时纠正

  专家认为,心理脆弱的人群和老年人不宜炒股;炒股时要保持平常心态,理性对待投资;要防止过激行为,如果为了炒股,每天茶饭不思甚至出现失眠、亢奋等,开口闭口必说股票,就可能进入“走火入魔”的状态了,需要及时降降温。股民如果出现封闭情绪,家属应该及时给予制止,并求助相关人士进行心理治疗,必要时给予危机干预治疗。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