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一个保户的退保炒股心态

四十不惑的孙女士(化名)炒股时间并不长,但是身边有不少"老股民"朋友,所以对炒股的热情也跟着高涨了起来。记者是在沪上一家银行的浦东某支行营业厅遇到孙女士的,因为同为排队队伍中的一员,她也就自然和记者聊了起来。

  孙女士说,她来银行不是办存、取款的,而是来"退保"的。两年多前,孙女士在银行理财人员的推介下买了某保险公司的一款投资理财保险产品。"与当时的银行存款利息相比,这款产品的收益率算不错了。"

  孙女士口中所说的那类保险理财产品,因为兼具保底收益和意外身故保障,在彼时股市低迷时,确实也销售火爆了一阵。"我和我爱人各买了一份,一年下来的收益率还是比较令我们满意的。"孙女士说,她还把这款产品推荐给了身边的"好姐妹"。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少"老股民"朋友建议她投身"股海",在这样一个大氛围影响下,孙女士今年也成了一名新股民。孙女士告诉记者,虽然自己进入时已处市场高位,但靠不少"老股民"朋友的提点,还是赚了些钱。

  自听说周围有朋友退保炒股、典房炒股"大赚"后,她也有点动心了。最近她看中了一个股票,但苦于没有足够的现金,突然想到自己之前曾购买过保险,可退保以变现一笔现金。

  于是,她回家便拿起计算机算起账来,"我和我爱人每年共缴纳保费3万元左右,按照去年一年的收益来看,竟然还没有我今年前三个月在股票上赚的一半。反正我能从股票市场赚钱,那我就把所有的资金都投资到股票市场中,尽量争取收益最大化。这样我以后买房、育子、养老的钱都不用愁了,买保险不也就为养老做准备嘛。"看来,这笔账算下来后,孙女士是铁了心决定退保了。

  原来,孙女士算的是笔"资金收益账"。那"资金安全账"和"家庭保障账"就不需要算了吗?孙女士有没有想过,一旦股市有所波动,或家庭发生变故的危急关头,能长期"救火"的是股票还是保险?建议孙女士应该好好算算这笔账后,再去决定是否应该退保炒股。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