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业绩增长超280倍,九安医疗的市值缩水了32亿

  来源:财经天下周刊

  撰文/胡文柳

  编辑/杨洁

  日前,九安医疗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净利润预计同比最大增长280倍,主要是受益于来自美国市场的订单。

  但是,资本市场却并不“买账”,九安医疗的亮眼业绩没有换来股价的继续上涨。业绩预告发布的次日,九安医疗7月15日早盘大跌8.33%,当日跌幅6.45%,报收58.48元/股。从7月15日到7月19日,公司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市值缩水32亿元。

  自2021年11月以来,九安医疗受益于美国市场的大额订单,股价从最低5.8元一路暴涨,一度达到99.12元的高点,成了A股市场当之无愧的大牛股之一。但现在,盈利暴涨而股价下跌,资本市场“不再信任”九安医疗了吗?

  海外大单带动,业绩暴涨超280倍

  海外订单,“带飞”了九安医疗。

  7月14日晚间,九安医疗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51.00亿元~155.00亿元,同比增长27466.36%~28196.60%。对于上半年的业绩大涨,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在美国市场上对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产品需求大幅增加,公司自主品牌iHealth已通过美国电商平台面向C端客户销售,同时承接美国政府订单及商业订单。

  早在今年公布一季度业绩报告时,九安医疗就曾披露称,鉴于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产品在美国需求大幅增长,一季度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36707.43%~41965.63%,归母净利润可达140亿~1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707.43%~41965.63%,远超市场预期。

  但是,以此推算,公司在今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仅实现最高净利润11.88亿元,环比下滑91.69%。这意味着,九安医疗的第二季度没出现海外大单。虽然这个数据与2021年同期相比,仍增加了84088%,但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对九安医疗的增长难以持续的担忧。毕竟,九安医疗是在去年的11月接到了来自美国订单的“橄榄枝”后,才开启了股价逆天暴涨的历程。

  生产、销售医疗器械的九安医疗,原本在资本市场上并不“起眼”。官网显示,九安医疗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专注于健康类电子产品和智能硬件研发生产的企业,主要产品有血压计、体温计、血糖仪等。2010年公司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当时估值仅有18亿元。

  上市后的多年中,九安医疗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2017年至2019年,三年时间里九安医疗的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高达5.63亿元。直到2020年,公司才刚开始盈利。

  在2021年11月6日,九安医疗旗下iHealth的抗原自测产品获得了美国FDA的紧急使用授权,这意味着九安医疗获得了收获3.31亿人口美国市场的机会。iHealth是九安医疗位于美国的子公司,于2010年成立,主要开发可与智能手机相连的移动互联系列医疗产品,同时拓展以美国为代表的海外市场。一直到了2014年,小米集团投资了iHealth,九安医疗的这块业务才算真正发展起来。

  获授权后不久,九安医疗董秘现身互动平台,并在回复投资者提问表示,公司的新冠抗原家用自测试剂盒产品已经开始规模生产,并在美国当地现货热销。之后,从2021年11月15日起,九安医疗股价开始了暴涨模式,随后连续7个交易日涨停。

  从2021年11月到2022年1月,短短两个多月时间,九安医疗的股价从6元左右一路涨至1月18日的88.88元,涨幅超过14倍;公司市值从28亿元暴增至1月18日的434亿元,成为市场上备受瞩目的大牛股。

  在这期间,有超11万散户涌入九安医疗。公司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是6.11万户。而至2021年末,其股东总数已达17.94万户,一个季度内增长了11.83万户。

  据公司2021年年报披露,九安医疗去年营收23.97亿元,其中第四季度了实现营收16.07亿元,占全年营收的67.04%,主要是来自美国市场新冠抗原自测产品订单量激增;到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计最大同比增长超280倍。

  到了今年年初,九安医疗继续释放利好消息。1月中旬,九安医疗接连发布了两份公告。一份公告中称,公司已获得美国纽约州卫生部和纽约州非营利组织订单,金额为6531万美元(约合4.16亿元人民币);另一份公告中则表示,公司获得了美国ACC(美国陆军合约管理指挥部)订单,金额为12.75亿美元(约合81.02亿元人民币)。

  共计超过13亿美元的大订单,在此之前,国内连迈瑞医疗这样的医疗器械巨头都没见到过。在这些消息的推动下,九安医疗的业绩和股价跟着一飞冲天。

  九安医疗的上一轮股价暴涨,发生在其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布后。在今年4月12日盘前,九安医疗公布了一季度业绩预告。开盘后,九安医疗一字涨停,并在接下来的四个交易日内,连续涨停。4月15日,九安医疗股价盘中一度达到99.12元,创下历史新高。

  但是,暴涨的九安医疗,却在上半年业绩预告发布后“熄火”了。

  暴富“神话”还能持续多久?

  尽管九安医疗2021年上半年业绩“爆表”,但其第一季度的优越表现并没有延续到第二季度。对此,市场给出了及时反应,在九安医疗业绩预告公布后,从7月15日到19日,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

  此前,已有不少投资者在担心,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大订单,九安医疗的业绩能否持续下去。九安医疗二季度的表现,无疑让他们认为,以往的担忧得到了部分证实。九安医疗也在业绩预告中提示,因疫情发展的不可预见性、市场需求变化、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未来业绩是否能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实际上,尽管经历了多番股价飙涨,但一直以来对于九安医疗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市场上是存有疑虑的。尤其是在今年1月18日,公司股价盘中一度暴涨到88.88元,但随后便震荡下挫,午后开盘直打跌停,截至收盘,仍有超8万手封单。当日尾盘五分钟,大约有1.6亿元资金抄底了九安医疗。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当日,投资者交流平台上,仍有散户表示,“你一手,我一手,九安能到99”,以及高唱“众散户齐心锁仓”。业界也戏称,游资纷纷出逃,散户们充当了“接盘侠”。

  “由于疫情的影响,检测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但在资本热捧和加持下,检测企业估值也存在着过热的问题,容易被高估。按照市场以往的经验,所有被资本热追的板块都将有一个回调过程,挤出泡沫。”财经评论员王赤坤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

  事实上,在此前,机构也不够“看好”九安医疗。根据公司一季报显示,其前十大股东和前十大流通股东席位一致,其中有七个席位都是自然人“牛散”,仅有一支新成立的基金持股。

  值得关注的是,在去年九安医疗股价暴涨期间,还曾有两大私募基金趁机“快进快出”,高位减持套现。《财经天下》周刊观察到,2021年第三季度末,九安医疗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新进了两只资管产品,一个是“北信瑞丰基金百瑞143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另一个是“万顺通1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而在2021年第四季度末,它们已消失在十大股东名单之中。

  而九安医疗的业绩能够保持多久,也成了业内都在关心的问题。

  在雪球平台上,有投资者分析道,九安医疗目前需要面对更多具有优势的竞争者,其在美国的订单或许难以再增长了,像美国雅培制药有限公司的产能“现在是1亿盒/月”。据统计,截至3月22日,美国FDA已批准了45个新冠抗原检测EUA(紧急使用授权)文号,其中有14个家用自测产品,涉及13家企业。

  同时,美国抗原检测市场的需求也并不稳定。根据国家海关总数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我国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出口货值为18.13亿元,较2月180.24亿元的峰值下滑九成,其中,美国对国产新冠试剂的进口货值环比下降超过20%。海外市场对我国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的需求依赖性也在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至今,九安医疗的抗原自测产品还未在国内上市。而即便以后成功上市,它想要借助该产品继续在国内市场“掘金”,也并非易事。

  “国家药监局已先后批准20来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这些产品涉及多家上市公司,随着市场参与者的不断增加,新冠抗原检测盒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这也意味着分给各家企业的蛋糕也会越来越小。而抗原检测适用人群少,竞争企业多,集采竞争使价格下降,加上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防治方式多样化,未来市场对抗原检测的需求或许将难达预期。”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

  九安医疗的“暴富”神话,又还能持续多久?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