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市值蒸发2400亿,股民数量却翻倍,三一重工值得爱吗?

  来源:德林社

  “学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山东找蓝翔”。一句广告语,带火了蓝翔技校,让全国人都知道它家是学挖掘机的。挖掘机哪家强呢?可能就是湖南的三一重工。

  三一重工是工程机械行业的一个具有举足轻重的公司,它不仅在中国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相当具有竞争力,公司生产的起重机,移动式起重机水平,段位占据全球第一。

  当然,三一重工在股民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受到工程机械行业周期和疫情宏观环境影响,三一重工股价从2021年最高49.25元跌至如今18.10元,总市值蒸发了2400多亿。

  而三一重工的股东却从2021年2月28日的58.67万涨至2022年3月31日末的112.25万,涨幅接近1倍。越跌越买,三一重工成了散户的大本营。

  为啥散户股民这么看好三一重工呢?三一重工又是一家好公司吗?今天我们选取了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来做对比,从公司财务视角看一下三一重工的真容。

  三一重工的营收净利情况

  首先,看一家上市公司,先关注一下给股东的回报情况,也就是分红。

  三一重工连续三年进行分红,2019年10派4.2元,2020年10派6元,2021年10派4.5元;徐工继续和中联重科都分红了两年,徐工机械2019年10派0.6元,2020年10派1元;中联重科2020年10派3.2元,2021年10派3.2元。

  从分红比例来看,三一重工要比徐工继续和中联重工好。不过,三一重工在2021年营收突破千亿大关的时候,为啥分红比例还降低了呢?这家公司会不会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呢?

  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一看分红总金额。

  三一重工的分红总额一直都维持在35亿以上的规模,2020年最高分了50.57亿,2021年比2020年降了,分了38亿;徐工机械2019年-2021年总共分了12.5亿元,还不足三一重工一年分红的一半多。

  中联重科3年分了两次,可统计数据一共分了59亿。三一重工很显然在这三家公司中分红是最多的,三年分了120亿左右。

  三一重工这个分红遥遥领先同行,它到底赚了多少钱呢?

  2019年-2021年,三一重工分别赚了112亿、154.3亿、120亿,2022年一季度赚了15.89亿;徐工机械从2019年赚36.2亿增长至2021年赚56亿;2022年一季度赚14.05亿;中联重科从2019年赚43.7亿涨至2021年赚62.69亿,2022年一季度赚了9亿。

  三一重工在2020年赚的最多,到了2021年又下滑到了120亿,2022年一季度只赚了15.89亿,单季下滑最快,同比下降了71%。

  再看一下营收规模,上面提到,三一重工可能面临着一个增收不增利的困局,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2019年以来,三一重工的营收规模一直快速奔跑,2019年 756亿,到了2020年差一点就到了1000亿,达到了993.41亿到了2021年三一重工使上猛劲,超过了千亿大关,达到了1061亿。2022年一季度营收为200.7亿元。

  从三家一季度的财务数据看,徐工机械大有赶超之势,一季度达到200.3亿的营收,比三一重工就低了0.4亿,中联重科还不行。与两家有1倍的差距,仅收入100.1亿元。

  如果看一下营收增速,可以说三家企业谁也不用嘲笑谁,都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2022年一季度,三家企业的营收同比下滑,增速都是负的,三一重工同比下滑了39.49%;徐工机械下滑了19.79%,中联重科下滑47.44%。

  其实工程机械行业,跟国家的大量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重投资的房地产行业。可以回想一下,2016、2017年开开始,中国的房地产,可以说达到了最近十年突飞猛进的一个程度。

  地产行业纷纷踊跃出了许家印的恒大、孙宏斌的融创等这些一系列的大公司大老板们,他们当时在这个市场上可以说是春风得意。

  2016年、2017年开始,随着房地产的大周期上升,三一重工也开始了快速的发展。

  到了2020年的时候,三一重工整个的规模发展是非常快的,营收达到900多亿,再到2021年突破了千亿大关。

  当然,尽管2020年以来,有疫情的影响,但是在基建方面还是有一个很大的投入,所以在2021年三一重工的营收规模突破了千亿。

  不过,利润方面,2021年四季度,实际上三一重工已经出现亏损,单季度亏了5.34亿。而到了2022年一季度,它又赚了15.89亿,一季度利润转正了。所以,这点来看,证明三一重工在整个公司的管控方面还是非常的灵活的。

  三一重工增收不增利,是不是它的毛利不好啊?

  2022年的一季度,三一重工的毛利率为22.16%,从2019年以来,毛利率都在下滑。2022年一季度的净利率是8.18%,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在下滑。意味着三一重工的成本端压力非常的大。

  我们把三一重工的利润表掰开了看一看,在利润表的营业总成本项目中,有5大项: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

  三一重工2022年的一季度,销售费用是13.56亿,管理费用是6.6亿,研发费用是14.24亿,财务费用是负的7000多万。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奇怪,三一重工这样的企业一个季度就有十几个亿的研发费用?这是真的,尽管三一重工是制造业,但是对研发很重视。

  2021年一季度同期,三一重工的研发费用是14.23亿元,可见,并没有因为营收净利下降等发生变化。这可能证明三一重工在贯彻一种战略:产品销售一代,然后储存一代,再研发一代,这种“3代战略。”

  一个很残酷的现实,三一重工在房地产大周期结束之后,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因此它的销售费用也跟着增长了。

  我们对比一下,2020年一季度,三一重工的销售费用是9.42亿元,2021年的是多少呢 20.2亿元,今年下滑到13.56亿元。

  可以看出2020年的时候非常的火爆,只用了9个多亿的销售费用,营收一季度就到了170多亿。

  但是到了2021年为了冲千亿大关,销售费用一季度增长了百分之百,2022年一季度销售费用也增长到13.56亿元。

  尽管规模上去了,但是销售费用增加了。2022年一季度,三一重工的净利润是15.89亿,销售费用就高达13.56亿,占了利润的近85%。意味现在三一重工为了推销它的产品,要大量的在销售方面进行开支。

  再看一看管理费用,2020年一季度为4.39亿元,2021年为了冲破千亿大关,上升到了6.55亿元,2022年一季度管理费为6.6亿元,增收不增利,管理费用反而增加了。

  尽管可能很多人说增加的不多,但是别忘了营收端成本。去年一季度主营成本是233亿元,今年一季度是156亿元。虽然公司的管理的费用控制的还行,但是整个公司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趋势,无论是销售费用的下降,还是营业成本的下降,证明了三一重工在管理费用提升情况之下,公司的效率在降低。

  按照一季度的这个数据来进行平均算的话,会导致现在整个公司的毛利和净利同期大幅度的下滑。

  接下来看看公司的现金流情况。

  三一重工2019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32.65亿,到了2020年是133.62亿,2021年是119亿。三一重工不仅是增收不增利,经营活动现金流也在下滑。2022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仅19.9亿。同期的徐工机械和中联重科表现也非常不稳定,2022年一季度仅5个亿左右。

  这个层面上说明什么,三一重工的在建工程还在持续的投入。这个对公司的资金压力有点大。2022年一季度有76个亿的在建工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多亿,主要可能是在加大数字化转型。

  三一重工搞啥数字化转型啊?三一重工开发的数字化云平台大数据管理平台,接入了70多万台的挖掘机,混凝土机械设备等,实现的是万机互联。

  当然,三一重工在需求端的压力越来越大,现金流也在不断的下降的情况之下,产品真的不好卖了,它的应收账款怎么样?

  三一重工的周转情况和负债

  三一重工的应收账款在不断的增加,2019年217亿,2020年虽然有所降低,依然是215亿,因为那个时候房地产发展特别的快。2021年是196亿,到了2022年一季度飙升到了224亿。

  三家企业对比来看,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那就是三一重工和他同城的中联重科应收账款是越来越多,中联重科达到了417亿。

  徐工机械和中联重科它们的这种压货的销售,实在是规模是越来越大。

  当然,今年1季度三一重工的应收账款也在增加,有两个可能一种可能就是现在市场真的不好搞了,宏观环境影响,不好卖了,第二个可能,那就是结账的周期问题。

  我们看一看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之前说从2016,2017年开始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进入了一个随着房地产的这个高潮的到来,也步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周期。

  所以,三一重工2019年一年大概周转3.5次,差不多也就是三个月一结账,2020年-2021年,差不多都2个月一结账。

  但是到了2022年一季度,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就下来了,三一重工从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来看,它对下游的商家还是有很大,很强的话语权。

  徐工机械基本近三年一致维持在4个多月结一次账,而中联重科对下游商家的话语权里面是最弱的,最高的时候也就是4个多月结一次账。到了2021年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无论是徐工还是中联重科对下游的话语权是越来越弱,相反三一重工还会强一些。

  到底有多强,看看存货情况。

  三一重工2019年是142亿,2021年是184亿,2022年一季度增长到了220亿。

  三家对比,我们发现,无论是徐工或中联重科还是三一重工,这些年存货存在着不断增长的趋势。存货还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的高位。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状况呢?

  一方面可能是疫情的影响,还有一个可能房地产的调控,需求端疲软了。但是,这两年原材料在涨价,比如钢铁大宗商品。

  我们存货掰开了看,就会发现,这些企业原材料和库存的产品是最多的。这个对于三一重工来说可能会形成一定的财务压力。

  因为原材料涨价,存货增加,而需求端压力在变大那么会有大量的资金压在这些存货上面。所以,我们就看到经营活动现金流的金额到了2021年低于净利润,净利润在下滑。

  原材料在不断涨价,现在这个状况,到底是备货还是不备货呀?

  如果不备货,临时去采购原材料,可能价格会更高,备货,就可能存货增多,也可能会出现计提减值情况。

  有一个指标是净现比,就是净利润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比。这个比值反映的不仅仅是你分红分到现金,更重要反映的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情况,证明回款能力怎么样。如果越高,证明回收现金的能力越强。

  存货周转是什么情况呢?

  三一重工从2019年的3.9提升到2021年的4.17,实际上它的存货周转是在不断的提升。三家对比来看,徐工机械的存货周转应该是最快的,周转最差的是中联重科。

  三一重工从2019年的3.9次到2021年的4.17次,是在逐渐的提升,基本维持3个月左右周转一次。

  最后看看企业的负债情况,三家企业的总负债都在上升。

  2019年开始,三一重工的负债从450亿,到现在是一路在爬升,总负债到2022年一季度提升到了789亿。

  这个行业都是重资产,都是重资产运营2019年徐工从436亿飙升到了2022年一季度的765亿;中联重科负债从2019年的525亿飙升到了2022年的一季度的709亿。

  看一下负债率,你会发现三一重工的负债率基本都是在52%左右。

  2019年的负债率49.7%,到现在2022年一季度飙升到了54.19%。跟徐工和中联重科相比,三一重工的负债率是三家里边最低的。

  我们再看看流动负债,三一重工2019年是421亿,总负债是450亿,将近80%是流动负债。

  因为三一重工有大量的存货,还要数字化转型进行开发一些产品,所以流动负债也是随着它的规模的增长不断的增长。当然增长的幅度不是太大,从2019年的421亿到2022年的一季度的630亿。

  徐工机械这两年的流动负债的压力有点大,从2019年的369亿飙升到了2022年一季度的659亿;中联重科从2019年的345亿到现在2022年一季度的555亿,中联重科在流动负债方面其实是控制的非常好的。

  现在问题就来了,大量的流动负债,怎样才能够避免资金的压力?

  三一重工2019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44.5亿元,到了2022年一季度是87亿。

  从几家对比来看,徐工继续账上的钱是很多的,一直保持在150亿左右。

  三一重工的营收规模大,流动负债规模也比较高,但是他的整个的现金及等价物,账上保持的现金都一直没超过90亿。如果加上它的存货142亿,现金是220亿,加上应收账款221亿,可能是400多亿。

  而现在,它流动负债是643亿,也就是说,三一重工的偿债压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是随着国内需求端的疲软,三一重工唯一的就是要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出口,海外市场要不断增速。

  其他相关分析,可以观看视频。

  下面是主持人现场与三一重工现场的连线交流。

  李德林:三一重工现在在海外的出口增长很快,但是这个增长的速度超过国内的营收增长速度,那么会对这个毛利影响到底有多大呀?

  三一重工:分几点,第一个就是说我们国际化战略是公司的3大战略之一,现在公司全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因为现在国内市场的受下游房地产和基建的一些需求不足的一些景象,可能国内市场增长乏力。但是海外增长都比较快的,所以海外增长是未来,我们会投入一些更多的一些资源,大力推进我们的这个海外的业务。

  第二个就是说这个市占率,是在推进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是先开拓南亚等一带一路的国家,这样的话我们挖掘机的市占率已经占到了这个第一位。后来我们发现海外的这个市场空间呢,发达国家的市场空间可能会更大一些,所以我们对海外的战略做了一定调整,不仅仅是开拓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还要开拓发达国家。

  第三个就是说你提到的这个毛利率的领域情况的这个问题,这个也分情况,因为整体上来讲我们能感觉到海内外的毛利差异没有那么大,在部分产品上海外的毛利还比国内毛利现在还是高,所以他不会存在一个拉低整体毛利率水平的这样一个现象。另外就是我们这个海外的产品结构也在做调整。我们对未来的国际化战略还是充满信心。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