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长江证券赵智勇:高端制造领域如何优选“伟大”的公司

  Wind万得

  如何看待疫情挑战下机械行业的发展和机遇?高端制造如何走出“伟大”的公司,新能源光伏、锂电设备增长空间如何?在易方达基金“对话券商首席,共探高端制造行业投资价值”直播中,长江证券机械行业首席赵智勇带来了行业深度解读,以下是嘉宾部分观点,扫码即可回看全部会议内容!

  01

  国产化率加速,竞争力持续提升是大趋势

  其实过去2年时间里,机械行业和疫情关联还是比较大。一方面因为我们的终端下游很多是消费和出口。在过去2年里,从国内的角度来讲,我们看到了部分地区疫情直接影响了市场的需求。同时我们一些加工制造型的企业,比如说在广深地带、长三角地带,其实生产效率会受到疫情的一些影响。这是我们看到的相对来说负面的一些影响。

  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在这个过程中,国内一些制造业企业疫情后整体恢复在全球来看是比较领先的,而且全球制造业受疫情的影响压力其实更大。所以其实在过去2年,我们看到了我们利用供应链的产缺口或者去补全球供应链的缺口,国内企业有很大的出口方面的弹性,尤其在20年跟21年反映尤为明显。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另外供给角度来讲,其实国内制造业企业响应更快,当中我们会有很多的比如说国产化替代的机会。尤其是今年4、5月份疫情期间,其实我们看到很多以前在技术上有一些领先的外资企业,在响应上可能会比国内的企业相对来说会弱一些。所以国产化率的进程,在过去2年里面,我们看到很多装备的企业反而是加速了。

  这是我们从需求、供给两个角度来讲整体影响。总结来讲,疫情可能会影响整体的需求,但是从供给的角度来讲,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反应速度更快,抗周期、抗疫情压力能力更强。所以从供给的角度来讲,反而对很多中国制造业企业其实是一个机会。所以我们觉得应该辩证去看待疫情带来的挑战,我觉得长期来讲,不改变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大趋势。

  02

  高端制造里如何优选“伟大”的公司

  总体来看,我们国家机械行业还在渐入佳境。我们认为持续推动高端制造转型和进口替代是我们国家未来3-5年高端制造业的一个核心的驱动力和长期发展趋势。

  而且受益于国内教育的投入,其实在过去几年,我们一直说中国工程师的红利正在日益明显,逐渐从原来的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加工型慢慢向高附加值的工程师红利的趋势进行演变。我自身也是学工科的,在过去20年时间里面,中国的大学教育贡献了很多学自动化、计算机、机械相关的工程师。这些工程师依托中国广阔的市场,而且针对很多细分行业他们能够去高速响应,去做定制、做专用,在一些细分领域去实现国产替代。积小胜为大胜,我们逐渐看到中国企业的的优势逐渐明显。

  我这里讲几个数据,一个是2021年整个机械行业的研发支出占营收总体比例已经从2017年的3.75%提升到4.8%。也就是说整个机械行业的研发创新水平在持续往上走,工程师的投入其实是在逐渐增加。第二是国内的PCT专利申请数量近年来持续提升,而且占据全球比较大的比例,其实在21年的时候已经超过了25%,也体现了国内的创新转化能力居于全球的前列。

  目前制约国内机械制造的难点主要还是在一些核心产品的技术突破上。因为部分的原材料,包括一些核心零部件方面可能自主可控还没有那么快,短期还会有一些瓶颈,比如说像芯片的制造。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因为国内半导体设备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国的市场也是芯片使用一个巨大下游。所以随着不断试错以及中国工程师持续、辛勤工作的推进,我们觉得在这些领域里和外资企业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像其他领域,精密减速器包括五轴数控机床,虽然目前还是一些外资企业占据核心优势的地位,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比较明显的突破。所以我觉得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可以期待的。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在高端制造领域优选公司,我觉得从三个方向来看。第一个我觉得还是要考虑行业赛道,也就是整个行业的贝塔。因为从行业贝塔角度来讲,整个进口替代的广阔前景或者长期需求的广阔前景代表了这个赛道的成长空间,这是行业的大贝塔。第二个从一些细分领域来讲,个股的能力来讲,他们要做到行业里面的优势的地位,无论是从市占率还是相关的一些竞争力的指标,能够体现出它在国内甚至和外资企业竞争的优势。这是从贝塔跟阿尔法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

  还有另外一个指标,我们想提的一点,就是平台化或者品类拓展的管理能力。因为最早是“小而美”、“优而精”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在很多细分领域里相比于国外其实有优势。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把它称之为良好档、优秀档的公司,其实是基于在一个好的赛道里面它能够体现自己的相对优势。但是我觉得一个公司要称之为伟大,或者说中国未来要出一些伟大的制造业企业,其实要在一些多产品的平台化上能够走出自己的优势。这个时候对他们的管理能力上就会有很大的要求,这也是我们认为从良好到优秀到伟大的三个步骤。

  03

  光伏、锂电新技术变革为装备需求带来持续增量

  从股票的角度来讲,它可能会有波动。我想重点谈一下对基本面的一些把握。首先,我觉得从景气度的角度来讲,光伏、锂电一些高景气的赛道,我们认为还是会持续比较高的一个景气度。

  首先我们看一下光伏领域。光伏领域全球的装机有望维持长期的景气,中性的预期其实到2030年全球新增装机复合增速可以达到24.5%。同时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比如大硅片、薄片化,TOPCon、异质结、XBC等新技术的切换,其实设备赛道具有比较高的成长性,因为其实他就是一个“卖铲子”的人,下游需求景气,下游盈利好的时候,大家就会不断的去投CAPAX。

  如果我们单纯从电池片环节来看,今年整体的扩产有望超预期,可能会接近200个GW左右,而且叠加设备价值量的提升,光伏设备的市场其实会达到400-500亿的规模,我们认为可能超过100%的一个同比增长。而且今年应该是N型电池技术扩产的元年,技术路径确定之后,我们相信随着下游盈利的确定,长期的扩产规模会更大,而且设备的成长空间会更广阔。

  在锂电领域,其实从20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的产销量是持续在超预期。21年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速超过了150%,今年我们预期也会维持在70%以上,达到600万辆的水平。伴随着整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高速增长,国内的电池厂其实是在快速的扩产。同时随着海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们也能够看到海外电池厂的扩产招标也在起量。其实行业内除了这些主流玩家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一些企业在不断想进入锂电扩产的行业,包括去做一些其他相关性的扩产,比如说像储能、像其他动力电池等等。所以我们预计整个锂电设备空间到了25年有可能达到1500亿元,空间是比较广阔的。

  刚刚我们讲的是一些数据,从感性的角度来讲,对于我们来看整个锂电、光伏行业,其实中国企业或者中国市场在全球具有相对竞争力的两个行业。这两个行业的景气本质上是中国在相关的自主化以及自身需求上的一个景气,所以不仅仅是有行业贝塔的因素,更多的其实在装备端也能提升到我们自身竞争力或者技术能力上的一个优势。

  所以我觉得这个板块除了短期内我们去看一些装机量、销量之外,其实中国企业尤其是装备企业在这里面提供的一些技术能力,包括持续的技术变革可能也为相关装备的需求带来了持续的一个增量。这个板块虽然我觉得股价可能有时候会有一些波动,但是从基本面的角度,我觉得我们是可以判断的,光伏跟锂电设备至少在未来几年里面整个发展景气还是比较持续的。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