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国家医保局明确种植牙服务价格,“牙茅”狂冲涨停,机构看好行业长期发展潜能

  9月9日,牙科医疗板块开盘走高,截至发稿,通策医疗、融钰集团(维权)涨停,正海生物、美亚光电、国瓷材料等股拉升上涨。 

  国家医保局明确种植牙服务价格

  9月8日,国家医保局网站发布的《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将围绕种植牙全流程做好价格调控工作。“目前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完成全流程种植,医疗服务价格整体普遍高于4500元每颗的地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导入至整体不超过4500元每颗的新区间,三级以下公立医疗机构的调控目标参照当地医疗服务分级定价的政策相应递减。”

  国家医保局介绍,种植体、牙冠两个部分的价格需要通过集中采购和竞价挂网产生,因此,《通知》没有人为设定具体量化目标。目前,公立医疗机构采购高端品牌种植体4000元至6000元每套,其他种植体2000元至3500元每套,流通过程存在价格虚高空间,集中采购后价格会有不同程度下降。公立医疗机构从第三方加工厂采购的牙冠大多约1000余元,自制牙冠价格更高,竞价挂网后也会有一定程度下降。

  医保局分析,医疗服务费用偏高的原因包括项目设置不合理、过度分解,定价过高、巧立名目乱收费。在征求各方意见后,医保局最终将三级公立医院种植牙医疗服务部分的价格调控目标确定为4500元。对于符合特定条件的地区或医疗机构,也明确了允许适当放宽的条件。

  据第一财经,针对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控幅度,一位种植牙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我们一直预计种植牙作为消费型医疗,降价是大势所趋。第一步就是通过带量采购,把耗材的价格降下来,第二步就是从产品推及医疗服务。种植牙的医疗服务费用更高,现在服务价格的调价幅度在50%左右,这个幅度是相对合理的。”

  推进种植牙集采,对相关上市公司的发展有何影响?美亚光电9月7日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国家关于种植牙等项目集采政策的推进,未来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端口腔服务的费用。从客观上来说,高端服务费用下降会带来行业需求的快速增加,进而推动相关关键设备的需求增加。

  备受市场关注的“牙茅”通策医疗对投资者表示,公司作为以提供口腔医疗服务为主的龙头公司,具体业务包括正畸、儿牙、种植、综合等多科室口腔医疗服务业务。其中,种植牙业务涉及的集采,不只会带来价格上的变动,也会促进需求增长,与口腔业务之间形成协同效应。

  行业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华安证券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体比例由2009年的2021年的14%,占比逐年提高;2009-2021 占比CAGR 4.4%。老年群体更易受口腔疾病的困扰,根据第三次和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5-74岁人群龋齿率90%、65-74岁人群龋患率达98%,和12-15岁青少年42%的龋齿率相比患病率有较大幅度提高。65-74岁老年患病群体中缺牙率86%、全口无牙率33.7%,庞大的口腔医疗潜在需求亟待解决;不断扩大的老年群体数量持续推动我国基础口腔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在需求推动的背景下,我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5年有望达到近三千亿元人民币。

  国金证券称,在老龄化程度加剧背景之下,种植牙作为牙列缺失的有效治疗手段,广泛开展存在深厚的民生价值。相关政府部门经过前期充分调研,专项工作细则同时兼顾了治理力度和可执行性,有望挤压种植牙医疗服务和耗材不合理的价格水分,在保障医务人员合理技术劳动所得、保障医疗机构正向运营发展的基础之上,切实减轻人民群众费用负担。口腔医疗服务行业正常诊疗节奏上半年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行业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有望伴随相关政策落地逐步触底回升。目前我国种植牙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专项治理开展后有望快速提升,同时还将进一步拉动牙周科、牙体牙髓科等种植相关科室业务体量,满足患者大量的隐藏口腔医疗需求,持续看好口腔医疗服务行业长期发展潜能。

  安信国际也表示,种植牙行业渗透率有望显著提升,国产替代市场空间广阔。口腔健康意识与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利好民营专科医疗机构。耗材集采及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协同推进,国产品牌迎来发展机遇。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