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焦虑的海天味业

  来源:德林社

  零添加?还是添加一堆添加剂?人人都在吃酱油,恐怕很多人连添加剂的名字都认不全。吃进嘴里有咸味儿,哪里还管他什么添加剂,免得让人嘲笑没文化。海天味业被推上火山口的添加剂风波背后,它到底在焦虑什么?

  曾经吃得有盐有味是人民的期待,现在吃得健康成了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当人们看到常吃的酱油有很多添加剂,甚至有的添加剂连名字可能都读不准的时候,人们自然就会多一些问号。在机构投资者眼里,他们不关心酱油的成分,他们关心卖出去多少,市场占比多少,关心海天味业的盈利能力。

  481只机构产品买入海天味业,不是因为海天味业的添加剂让人着迷,而是他们把海天味业看成酱油中的茅台。现在,当人们发现,海外的酱油里,海天味业有产品是零添加,价格还很便宜,别欺负人们书读的少,零添加几个字无论是啥文字,现代翻译工具那么多,都翻译得出来。曾经出现过出口牛奶好于国内品质,自然大家对每天都吃的酱油很关心。

  作为国内的龙头企业,海天味业上来就将外界的质疑扣上妖魔化食品添加剂、黑化中国食品安全。当年的白酒塑化剂、奶粉三聚氰胺,甚至长生生物疫苗,他们成了历史的尘埃,却一直难以在人民的记忆中抹去。添加剂惹争议还费钱,有零添加,为啥不节省成本提升毛利呢?是双标?还是多标?很显然是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标准,唯有茅台,爱谁谁,就是那味儿。

  作为一家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企业,海天味业把质疑他说是对中国造的挑战。当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没有几家乳业企业独善其身,因为直面问题,中国乳业才得以通过改进,提升质量进行全球竞争。作为人民的酱油,人民有理由质疑,海天味业不例外。对于恶意者自然有法律制裁,中国造不是某一家企业的护身符。相反,只有经得住考验的中国造才是世界的。

  海天味业真正的焦虑恰恰是它的业绩。2018年,海天味业的营收增速为16.8%,到2021年已经下滑到9.71%。2020年净利润增速19.61%,2021年净利润增速已经变成4.18%,到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数据进一步下滑,增速为1.21%。国内市场竞争呈现红海趋势,随着成本的高企,毛利的持续走低,海天味业出现业绩增长的焦虑,持股的机构希望看到充满想象的未来,而不是天花板,一旦被机构抛弃,融资、扩张等都会是很麻烦的问题。

  国际市场成为海天味业突破国内天花板的重要选择。不过,走向全球会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食品安全标准,添加剂也不是中国独有。不可否认,欧盟为首的国际市场对食品检验极为严苛,零添加自然是竞争的重要筹码。在海天味业看来,人们质问双标就是抹黑中国造,人们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选择国际一样零添加的酱油。法律范围内,人民有权利质疑健康有关的产品,中国造没有海天味业说的那么弱不禁风。

  海天味业现在做的不只是中国生意,而是全球生意。国内国际讲究的是契约精神与规则法律,要靠自己的实力把商业规则当成自己的保护伞,去征伐天下,突破自己的商业天花板,而不是在中国造的旗号下当“巨婴”。祖国再强大,自己的事儿还要自己做、自己扛。面对海天味业的风波,也许,老百姓会说,桌子上摆夜壶,莫水平。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