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未名医药内部腾挪股权,北京科兴谁“做主”?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北京科兴的“隐秘股权交易”案尚未平息,时隔两个月,母公司未名医药再现内部股权腾挪,此番腾挪加人事变动似乎意味着新实控人意图重新“掌控”北京科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疫苗龙头”北京科兴的管理权再起纷争。

  10月11日,未名医药发布公告表示要将子公司厦门未名持有的北京科兴26.91%的股权划转至未名医药。

  与此同时,未名医药表示将免去未名医药创始董事长潘爱华在北京科兴的董事、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务,委派未名医药现任董事长岳家霖担任北京科兴的董事、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

  作为未名医药的核心资产,两月前厦门未名的“隐秘股权交易”事件一度引起社会舆论,而北京科兴的投资收益一度赶超母公司。此番内部腾挪北京科兴,似在重新夺得掌控权。

  内部腾挪北京科兴股权

  两月前,北京科兴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科兴”)的疫苗事件谣言持续发酵,而两月后其内部股权争夺便再生端倪。

  近日,未名医药披露公告,董事会同意将公司全资子公司厦门未名持有的北京科兴26.91%股权全部划转至未名医药。

  公开资料显示,厦门未名是未名医药的核心子公司,未名医药的核心产品神经生长因子等生物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都归属于厦门未名。2022年上半年,厦门未名净利润0.67亿元,远高于母公司的归母净利润0.24亿元。

  此前,厦门未名持有疫苗巨头北京科兴26.91%的股份,这也意味着本次股权划转完成后,未名医药将直接持有北京科兴26.91%的股权。

  公司表示,此举维护未名医药全体股东合法权益,使公司能够直接、有效、全面地行使和实现对北京科兴的股东权利和投资权益,完善公司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

  实则未名医药自2017年起,便未能接触到北京科兴的财务资料,不能确认北京科兴作为未名医药参股公司的股权投资收益,因此这也成为未名医药连续5年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的原因之一。

  此次未名医药将厦门未名持有的北京科兴26.91%的股权划转至未名医药,体现新管理层对核心资产的“把控”。此前,未名医药也曾表示北京科兴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对公司的净利润具有较大影响。

  2019 年至2022 年上半年,未名医药确认参股公司北京科兴的投资收益分别为 1.28 亿元、1.11 亿元、4.70 亿元、1.07 亿元, 远高于相应时间未名医药的归母净利润 0.63 亿元、-1.96 亿元、2.71 亿元、 0.24 亿元。

  而就在两个月前,深交所的关注函牵出了厦门未名一桩隐秘的股权交易。

  8月8日,交易所下发关注函,表示近日收到投资者举报称杭州强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强新”)以约29亿元入资厦门未名,获得厦门未名约34%的股份。

  该股权变动事项实则已于5月18日完成工商变更,且根据协议,杭州强新将向厦门未名委派一名董事。

  对此,深交所要求未名医药说明是否存在失去厦门未名控制权的情形。未名医药则答复,杭州强新入股厦门未名事项应于本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如需)等有权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方为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公告还披露,公司将免去潘爱华在北京科兴的董事、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务,委派岳家霖担任北京科兴的董事、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免去罗德顺在北京科兴的监事职务,委派栾伟宁为北京科兴监事。

  而潘爱华作为北京科兴及未名医药的重要角色,近年来一直出现在未名医药与北京科兴错综交织的股权纷争中。

  “股权争夺”的前世今生

  事实上,未名医药和北京科兴之间的股权关系一直错综交织。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科兴的两位创始人是潘爱华和尹卫东。2001年两人共同成立了北京科兴,此后北京科兴的股东成立了境外主体北京科兴,2009年11月,北京科兴正式在美股上市。

  而北京科兴也成为国内首个在美国上市的疫苗企业。1994年,未名集团收购即将破产倒闭的深圳科兴。2001年,深圳科兴参与设立了北京科兴,并持有北京科兴的45.54%股份。

  北京科兴的股权结构此后经过了多次变更,未名集团一方的持股比例不断降低。2005年前后,北京科兴的大部分股份已通过北京科兴间接实现美股证券化。

  最终,北京科兴通过子公司持有北京科兴的73.09%股份,未名医药通过子公司持有北京科兴的26.91%股份。未名医药或未名集团并未持有美股上市公司北京科兴的股份。

  在2015年的中概股私有化热潮中,两位创始人突然反目成仇,各自组建团队争抢控制权。双方在“分道扬镳”后,还爆发了抢公章、围攻公司、互相举报并起诉等一连串事件,这也间接导致北京科兴自2019年2月起一度停牌。

  此后2016年底,尹卫东因“行贿事件”不再担任北京科兴的总经理,但仍为美股上市公司北京科兴的总经理兼董事。即便以尹卫东为首的买方团对北京科兴实现私有化,依然存在无法控制北京科兴的可能。

  “满目疮痍”的疫苗企业

  当下,北京科兴的研发项目及团队已全部转移至尹卫东另起炉灶的科兴中维,科兴中维虽然是科兴生物旗下公司,但已经与潘爱华和未名医药没有任何股权关联。

  目前看来,北京科兴的主要研发项目自此进入了停滞状态,只能依靠已有产品维持收入。而科兴中维却研发出了新冠疫苗,并一举为北京科兴带来了数十倍的营收增长。

  科兴中维2021年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高达1280亿,净利润是956亿,近年营收不断攀高。

  与此同时,科兴中维的前五大股东分别为,占股15.07%的赛富基金、占股8.89%的尹卫东、占股8.39%的CDH Utopia Limited、占股8.25%的Prime Success和占股8.25%的Vivo Capital,而外资的入驻也引起投资者质疑其是否凭借疫情吃红利。

  如此一来,北京科兴并不存在新冠疫苗研发项目,但疫情爆发期间,未名医药多次被“蹭”上了新冠疫苗概念,也只好多次澄清称,跟科兴中维之间没有股权关系。

  此外,在2020年的年报中,年审会计师对“人参资产”以及4项药品技术的公允价值出具了无法确认的意见。未名医药人参资产“忽高忽低”的账面价值以及“信批文字游戏”也被认定为信批违规,上市公司在2020年6月收到了来自证监会的警示函。

  控股股东用来抵债的“人参资产”存在诸多疑点,而“未名医药的人参会冬眠”一时成为投资者茶余饭后的谈资,在“以资抵债”背后,控股股东未名集团早已是负债累累。

  实则自2018年6月开始,未名集团所持的上市公司的股份就陆陆续续被法院轮候冻结,目前,潘爱华也已成为失信被执行人,而未名集团也牵涉了多起法律诉讼,大多与借款纠纷有关。

  而今年上半年,随着未名医药的股权拍卖尘埃落定,未名医药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也发生了更迭。未名医药7月29日晚间公告,深圳易联成为可支配公司表决权比例第一大股东,刘祥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当前新旧问题叠加,易主也早有预兆,新股东的加入能够推动公司进入正轨还有待观察。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