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国联股份刚答疑又跌停 广发基金40天内连踩“两雷”

  来源:新财观

  20倍大牛股对于媒体质疑予以否认后又跌停了。

  12月2日,国联股份(603613.sh)开盘冲高随即引发大量抛单一路下砸,仅交易51分钟就被摁死在97.82元的跌停价上,全天成交15.43亿元,成功录得第三个放量跌停板。

  此前因媒体质疑引发上交所问询关注,国联股份于11月25日、28日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

  “否认媒体质疑仍跌停,不仅反映出了市场分歧的加大,又加上前两个跌停跌破了平台支撑形成短期的空头趋势一时难以扭转。”北京某私募机构人士分析认为,“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可能会向下寻求技术支撑位。”

  数据显示,11月25日~12月2日的6个交易日,国联股份的股价就下跌约22.45%,市值缩水约140亿元。作为公募基金的重仓股,广发基金、交银施罗德、南方基金、嘉实基金等因持股数量都较高,均无一幸免被“踩雷”。

  其中,顶流基金经理刘格菘不知是否“很受伤”——一个多月内刘格菘管理的广发基金旗下5只基金连踩“两颗雷”,截至三季度末合计持有国联股份超4000万股,按12月2日97.82元的收盘价计算,总持股市值较11月24日收盘缩水约11亿元。

  同样被刘格菘管理的5只基金在三季度重仓高达4600万股的健帆生物(300529.sz),因三季度净利腰斩于10月28日、31日两个交易日录得40cm跌停,持股市值缩水约8亿元。

  这意味着,基金经理们抱团重仓白马股也是有风险的,除了防范业绩“暴雷”外,还要学会随时应对“黑天鹅”事件的能力。如今,连踩“两颗雷”的广发基金又是否被“炸醒”了?我们都拭目以待……

  否认质疑难消投资者疑虑

  公开资料显示,国联股份定位于B2B电商和产业互联网平台,以工业电子商务为基础,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为相关行业客户提供工业品和原材料的网上商品交易为主营业务。

  过去几年,国联股份的营收、净利润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2015年到2021年,国联股份的营收从2.03亿元暴增至372亿元,净利润也从仅仅1200万元上涨至7.06亿元。

  同时,也换来了国联股份在资本市场的青睐。从2019年7月上市以来,国联股份在过去3年中涨幅最高达22倍,市值一度突破600亿元。一路走牛的国联股份,质疑之声也随之而来。

  11月24日,有媒体发布《国联股份的惊天谎言?客商复杂交织背后“隐现”融资性贸易网》等报道,报道包括融资性贸易、人均创收巨大、预收付款项持续增加等多方面质疑。

  一纸报道将国联股份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次日,国联股份收到来自上交所的有关媒体报道事项问询函,要求回复披露相关问题。之后国联股份股价在11月25、28日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股价创近几个月以来新低。

  在经历了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后,国联股份发布公告否认相关质疑。11月28日晚,国联股份公告称,尊重媒体的监督,但媒体所质疑的融资性贸易、人均创收异常、募集资金使用等事项均不符合事实。

  12月1日,国联股份发布公告回复上交所问询函,并公布了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相关回复的核查意见。

  综合媒体报道以及上交所问询函,国联股份主要遭受四个方面质疑,国联股份发布公告进行了回应:

  对于存在融资性贸易使得业绩增长的质疑。国联股份披露2020年与亿利洁能下属北京亿兆华盛交易金额为3.73亿元,亿利洁能年报显示对国联股份采购金额为3.01亿元,两者披露交易金额不相符。此外,国联股份与亿利洁能拥有共同的国企客户东岳飞达,且东岳飞达同时是公司客户、供应商,交易可能存在融资性贸易情形。

  国联股份回应:不存在融资性贸易情形。披露口径不一致造成上述披露交易金额不相符,国联股份年报中披露的交易金额为合并口径,亿利洁能仅披露了国联股份子公司的发生额。亿兆华盛和东岳飞达同为公司主要客户,并不构成直接的上下游关系,也不存在关联关系,不构成融资性贸易的闭环链条。

  有关人均创收异常。国联股份人均创收由2016年的138万元大幅上涨至2021年的3654万元,子公司宁波粮和油多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人均创收6.25亿元,员工人数增长与营业收入增长不相匹配。

  国联股份回应称,公司的人均创收水平处于合理区间,不存在人均创收畸高的情形。与同行业企业相比,公司的人均创收水平仍低于欧冶云商和上海钢联旗下的钢银电商,处于合理区间,公司员工人数增长与营业收入增长相匹配,不存在人均创收畸高的情形。

  对于资金需求不大情况下不断募集资金的解释。国联股份认为,公司期末货币资金余额规模与公司业务规模相匹配。公司期末货币资金余额较高,主要系受到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和货款支付方式的影响,剔除前述因素影响后,公司期末货币资金余额为13.36亿元,与公司业务规模相匹配。此外,国联股份披露了公司货币资金情况以及募投项目实施情况。

  围绕预付款和预收款持续攀升的情况。国联股份预付款由2017年的2.84亿元上涨至33.34亿元,预收款也与其预付款同步增长,2021年预付款与预收款之比超过2,存在相关风险。

  国联股份表示,预付款和预收款有关交易不存在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形。公司的集采流程会形成从下游客户收取的预收款项以及向上游供应商支付的预付款项。此外,国联股份披露了公司前十名预付款项及预收款项相关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联股份的问询函回复公告达到34页,超过2万字,但仍有不少投资者的心中疑虑难解,纷纷在互动平台和东财股吧追问相关问题。

  例如,有投资者在上交所互动平台提问:“潘总,你好!我们看来公司的回复函公告,发现公司的很多上下游客户都在张家港一个办公楼里面。他们距离如此之近,为什么不直接进行交易而且通过平台交易?”。

  还有投资者关注为何公司的多多平台客户数超过一万家,但公司网站平台的访问数量却非常低,只有以百计的水平。

  “中星电子是国联股份的合作伙伴,第一家数字云工厂,但中星电子是执行人且法人无财政可执行,董事长属于限制高消费人士,为何公司还要合作。”有投资者追问道。

  对此,国联股份的解释称,“中国的很多民营制造工厂,其老板都有类似情况,是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不代表企业生产线、产能、产品品质有问题,也不代表工厂就不能正常运转。如果是一个什么都不缺什么都很好的工厂,它为什么需要你呢?正因为老板有瑕疵,或供应链上有问题,多多平台才能有效切入,工厂对平台的依赖度才会更强。多多云工厂是“深度供应链+数字工厂”,首先是产能托管式的采销合作,不涉及工厂股权和债务,所以老板有瑕疵并不会影响云工厂的运营。

  言下之意,国联股份更倾向于供应链上有问题的工厂合作,这样他们会更依赖于自己。或许从这个角度看,国联股份对存在流动性问题的亿利洁能销售其主营产品,难免不引发媒体质疑为融资性贸易?

  广发基金又“踩雷”

  数据显示,此番媒体质疑后的短短6个交易日,国联股份先是连吃两个跌停板,此后两个交易日股价出现了横盘止跌迹象,并在第五个交易日12月1日大涨5.39%,给市场和投资者传递了否认质疑的信心,但仅持续了一夜。

  12月2日,股价在开盘不到一个小时就快速跌停,跌至97.82元/股,总市值破500亿元,跌至487亿元。相较于11月24日收盘价126.13元/股,市值缩水约140亿元。

  然而国联股份作为公募基金的重仓股,广发基金、交银施罗德、南方基金、嘉实基金等因持股数量都较高,均无一幸免被“踩雷”。

  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共有65家机构持有国联股份股票,其中,60家基金公司合计持有约1.12亿股,占公司流通股的22.48%;4家券商合计持有1102.81万股,占公司流通股的2.21%;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1688.10万股,占流通股的3.39%。

  持股规模靠前的是广发基金、交银施罗德、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和大家资产。截至三季度末,广发基金持股数量最高,为4053.48万股,占国联股份流通股的8.13%。截至12月2日收盘,这部分持股的总市值为39.65亿元,较11月24日收盘缩水了11.48亿元。

  广发基金旗下9只产品持有国联股份股票,最多的5只均由知名基金经理刘格菘管理,分别是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广发小盘成长混合(FOF)、广发双擎升级混合、广发创新升级灵活配置混合、广发多元新兴股票,分别占国联股份流通股的2.41%、1.91%、1.79%、1.68%、0.30%,合计持有4034.2万股。目前刘格菘管理的基金持股的总市值为39.46亿元,较11月24日收盘合计缩水11.42亿元。

  刘格菘也因此被坊间评为“容易受伤”的基金经理之称,他不仅用一已之力几乎全部扛下广发基金在国联股份的全部持股市值损失。同时,还刷新了顶流基金经理“踩雷”速度——一个多月(40天)内连踩“两颗雷”。10月底,刘格菘同样重仓超4000万股的健帆生物,因三季度业绩暴雷连吃两个20CM跌停,持股市值损失约8亿元。

  但这一回不再是刘格菘一人在“战斗”了,王崇、归凯两位知名基金经理也加入到他的“难兄难弟”行列中。

  数据显示,交银施罗德通过8只产品持股1848.07万股,截至12月2日收盘的总市值为18.08亿元,较11月24日收盘缩水5.23亿元。其中,王崇管理的交银施罗德新成长混合、交银施罗德精选混合、交银施罗德瑞丰混合(FOF)分别占国联股份流通股的1.63%、1.18%、0.41%,合计持股1609.70万股,较11月24日收盘合计缩水4.56亿元。

  嘉实基金持股1235.79万股,截至12月2日收盘的总市值为12.09亿元,较11月24日收盘缩水了3.50亿元。其中,归凯管理嘉实新兴产业股票、嘉实核心成长混合等5只基金合计持股1094.67万股,合计缩水3.1亿元。

  同时,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688.10万股,截至12月2日收盘的总市值为16.51亿元,较11月24日收盘缩水4.78亿元;南方基金持股1590.46万股,当前市值15.56亿元,市值缩水4.50亿元;大家资产持股821.15万股,当前市值8.03亿元,市值缩水2.32亿元。

  实际上,面对媒体质疑引发股价大跌和市值缩水的情况,国联股份在否认的同时高管们抛出了增持方案。11月28日,据国联股份披露,十余位董监高拟自11月29日起6个月内,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允许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金额不低于5020万元且不超过1.004亿元。

  其中,实控人刘泉、钱晓钧每人增持股份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不超过4000万元;2022年11月30日,实控人刘泉、钱晓钧累计分别增持公司股份49805股、49800股,增持金额分别为497.85万元、497.82万元。

  对此,券商的研报迫不急待地加入到唱多助威之中。西南证券12月1日研报显示,增持彰显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短期市场非理性因素扰动不改公司长期向上趋势与扎实的主业基本盘,市场前景仍可期。

  该研报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亿元、18.7亿元和31亿元,对应PE分别为53倍、29倍、17倍。公司业绩持续超预期,韧性十足,新的多多平台推出有望贡献增量;同时考虑到工业品电商市场广阔,各单品赛道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短期非理性扰动带来的情绪面影响或已消除。

  显然,市场对于这样的唱多似乎并不买账。次日(12月2日)国联股份的股价再度跌停,表明媒体质疑背后的实情,还有待时间观察……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