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恒大物业134亿存款质押担保泥潭

  观点网 12月20日,恒大物业集团有限公司披露,与中国恒大之间质押担保的独立调查已接近完成阶段,将尽快发布调查结果。

  事件最早可追溯至3月22日,恒大物业公告称,在审核财报过程中发现134亿元存款,为第三方提供的质押保证金,已被银行强制执行。

  针对这笔不翼而飞的存款,7月22日晚间,中国恒大就作出初步调查公告。

  公告显示,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期间,基于当时恒大集团的资金需求,在有关高管的授意安排下,恒大物业以存单质押担保方式,通过第三方,分三次向中国恒大提供了这笔大额资金。

  恒大物业目前表示,正与中国恒大集团商讨偿还该质押所涉及款项的方案。方案主要透过中国恒大集团转让资产予该集团抵销相关款项。

  物业增长停摆

  在7月初步调查结果出来后,参与相关质押担保安排的中国恒大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夏海钧,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潘大荣,恒大集团执行总裁柯鹏,以及恒大物业执行董事甄立涛、赵长龙及安丽红因此辞职。

  8月16日,中国恒大集团、恒大物业先后发布公告,称正接受香港财务汇报局对其账目展开查讯。

  根据财汇局公告,其称根据中国恒大和恒大物业于2022年7月22日分别发布的公告,财汇局识别了账目中有关受限制银行存款和其他贷款分类、质押担保的计量以及关联交易披露的问题,以及审计的相关问题。

  尘埃落定前,各方都在等待着自己的命运。

  12月20日,恒大物业在公告中表示,与中国恒大之间质押担保的独立调查已接近完成阶段。

  除了等待调查结果,恒大物业还表示正与中国恒大集团商讨偿还该质押所涉及款项的方案。方案主要透过中国恒大集团转让资产予该集团抵销相关款项。

  至于恒大集团能转让哪些资产,公告语焉不详,这不免引人猜想——毕竟就连恒大物业本身都是恒大集团曾试图对外转让的资产之一。

  2021年10月,合生创展曾与恒大集团签订收购协议,拟200亿港元收购恒大物业50.1%股份,后因付款条件分歧,这桩天价并购案就此作罢。

  目前恒大物业仍处停牌阶段,根据港交所指引,恒大物业需满足以下条件方可复牌:公布所有未公布的财务业绩,并解决任何审计保留意见的事项;完成134亿质押担保的独立调查;管理层或对恒大物业管理及运营有重大影响的任何人的诚信需证明没有合理的监管质疑;需证明已制定足够的内部监控及程式等。

  据恒大物业公告,截至2022年10月31日,公司在管面积约4.92亿平方米,覆盖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及香港,共310余个城市,管理项目2,655个,向320多万户住户提供物业管理服务。恒大物业总签约面积约8.2亿平方米,签约项目总数3,093个。

  相较之下,截至2021年6月30日,恒大物业总合约面积8.1亿平方米,当时同比增长57.9%;在管面积4.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77.2%,管理项目2443个。

  在财报停更的这一年零四个月,恒大物业总合约面积仅增加了0.1亿平方米,在管面积仅增加0.42亿平方米,增长明显失速。

  另据“ 恒大物业”官微,该公司10月份新增拓展项目33个,主要涵盖学校、办公楼、景区等业态,分别为:重庆黔江区武陵中学、遵义广播电视大学、长江山峡实业江西区域办公大楼、成都曹家巷社区办公楼、宁波《梦在武陵》景区等。

  恒大物业2021年及2022年中期的业绩还在审计中,从目前披露的局部数据可以窥见,其在业内仍具有规模优势,但增长放缓。

  据港交所公告显示,中国恒大于12月14日减持7亿股恒大物业股份,减持后持股比例由58.18%降至51.71%。按恒大物业停牌前每股2.3港元计算,减持股份市值约16.1亿港元。

  港交所披露持股减少的原因是“有关方面已采取步骤以针对其执行股份的保证权益或持有作为保证的股份的权利”。

  就当下而言,无论是为了恢复正常经营经营,还是再次摆上货架,恒大物业都必须先自证能力。

  以资抵债

  进入11月以来,出于主动或被动,恒大集团已多次以资抵债,只是现在连子公司也要成为自己的债主。

  此前11月6日晚,恒大集团发布公告称,其位于香港元朗一宗未开发住宅用地已被资产接管人出售,出售价格约6.369亿美元,预亏7.7亿美元。

  公告解释称,此次出售所得款将用于偿还恒大在该项目的财务义务。据资料显示,恒大香港元朗项目的资产接管人,是美国不良资产管理企业橡树资本。

  11月26日,位于深圳湾的原恒大超级总部地块T208-0054地块成功出让,由安和一号房地产以底价约75.4亿元竞得。安和一号房地产最大股东为兴业信托,持股比例约97.02%。预期恒大就出售事项录得亏损约1.63亿元。

  今年的恒大新年动员会上,恒大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说出“任何时候都不能贱卖公司资产。”

  对于一些倾注了多年心血的项目,恒大也的确表现得难以割舍。

  如1月18日,武汉市江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注销武汉巴登城投资有限公司未使用土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告》,宣布收回恒大科技旅游城项目11宗未使用土地。

  到了11月24日,恒大集团就此事进行说明,表示已与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沟通,并将就此事提出行政复议以保障合法权益。

  这个恒大集团强硬挽留的项目,是其2017年12月以56亿元购入,于2018年3月开始动工建设。恒大指出,为把该项目打造成大型文旅综合体,集团投入21亿元建设了约24.2万平方米文化旅游配套项目,前绝大部分单体建筑外立面已完成,个别单体内装修基本完成。

  风雨飘摇之下,恒大的辛苦繁育的一些枝条已被迫吹落折断,为今之计唯有保住根系。但即便是根系,似乎也陷在泥沼之中。

  流言四起的12月2日,许家印全须全尾现身恒大保交楼专题会议并发表讲话。

  许家印表示:“今年1至11月,恒大集团实现交楼25.6万套,2022年全年要力争完成30万套的交楼,12月份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交楼4.4万套。”

  还是年初那场动员大会上,许家印曾表示,在2022年全年要保交楼约7000万平方米、约60万套。

  一年过去,在许家印两次振奋人心的动员口号间,恒大今年的“保交楼”重任似乎已卸掉一半。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