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跌停!同达创业的幺蛾子太多了,股民呼吁“狠狠罚”

  “会计差错”致一年营收多2亿,实际已是空壳,重组前还离奇两涨停......国资控股的同达创业幺蛾子太多了,交易所和证监会的监管 “处罚”纷至沓来,两任董事长都脱不了干系,2万股民最遭殃。

  1

  股价闪崩!公司及两任董事长被警示

  12月21日晚间,同达创业称,公司及两任董事长同时收到上海证监局的警示函,事涉公司会计差错更正披露不完整、非经常性损益披露不准确。

  上海证监局指出,公司于 2022 年 3 月 26 日披露了《关于公司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将公司贸易业务收入确认方法由“总额法”更正为“净额法”,但公司对 2021 年年度报告中涉及公司 2019 年营业收入部分未予更正,未披露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对 2019 年年度经营成果的影响;在对 2020 年度财务报表进行更正时未对前期比较数据(2019 年度)进行更正,直至 2022 年 11 月 3 日公司才更正并披露。

  同时,公司未准确界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造成定期报告中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不准确。直至 2022 年 5 月 28 日公司才披露《关于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差错更正的公告》,将对宁波通力仁和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投资产生的相关收益由经常性损益项目调整认定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并对 2019-2021 年非经常性损益信息进行更正和披露。

  根据相关法规,上海证监局决定,对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由于未能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对公司上述行为负有责任,公司现任董事长牟柏强、总经理胡俊鹏、董事会秘书薛玉宝以及时任公司董事长刘社梅被一同采取警示。

  同达创业表示,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将引以为戒,加强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确保公司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

  今日开盘,公司股价快速下挫,尾盘跌停,报13.64元/股,市值不足19亿,成交金额却达到1.4亿,各路资金疯狂出逃。目前,公司有约2万户股东,股吧里,有网友呼吁,“狠狠罚,向股民赔偿”。

  2

  真实业绩惨不忍睹,重组也黄了

  事实上这已不是公司第一次因为上述信披问题受到监管“处罚”。9月19日晚间,同达创业称,上交所已对公司及上述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

  据了解,上述财务数据差错更正后,公司 2019 年年度报告调减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17.73 万元,占更正后金额的 125.38%;2020年年度报告调减营业收入 22,819.29 万元,更正后营业收入为 1,099.95 万元,调减营业成本 22,819.29 万元,更正后营业成本为 134.56 万元,调减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415.96 万元,占更正后金额的 202.62%;2021 年第三季度报告调减营业收入 31,106.98 万元,更正后营业收入为 2,677.72 万元,调减营业成本 31,106.98 万元,更正后营业成本为 556.27 万元,调减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15.52 万元,占更正后金额的 763.97%。

  不难发现,更正后的真实财务数据惨不忍睹,“会计差错”下看着一年有2亿多的营收,实际只有千万出头,公司正滑向退市风险警示的边缘,也难怪公司通过“会计差错”的方式粉饰业绩。相对股民的呼吁,实际处罚是比较温柔的。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年报,时任审计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2020年,审计机构更换为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同样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11月30日,公司称,拟续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为2022 年度审计机构。

  资料显示,同达创业还是一家国资控股公司,控股股东是信达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0.68%,最终实控人是财政部。

  同达创业主营业务为贸易、投资与资产管理,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1830.26万元,同比下降31.65%,且主要来自子公司的房地产业务,实现归母净利润378.89万元,同比下降50.85%,但是扣非归母净利润已经亏损488.71万元,同比骤降283.32%。公司已几乎沦为一具“空壳”。

  同达创业的算盘是寄希望于资产重组,根据此前的重组预案,重组标的先锋绿能是一家清洁能源的系统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如果重组成功,公司将切入“双碳”经济,控股股东将由财政部变更为个人。

  引发关注的是,同达创业披露重组信息前3个交易日,公司股价两次涨停,疑是泄密,引来上交所的问询。此外,在此之前,上交所还要求说明标的公司业务是否存重大依赖实控人或其他关联方情形。

  不过,11月30日晚间,同达创业表示,因疫情影响等因素,重组交易进程已较大程度滞后,且后续工作进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经双方友好协商,终止本次交易。

  根据相关规定,同达创业承诺自公告披露之日起至少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如此一来,2022年,公司的业绩肯定是悬了。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