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沉默性缺氧”带火血氧仪,家用制氧机也紧缺,厂家加急扩产

  金融投资报 记者 贺梦璐

  近日,“沉默性缺氧”一词引发关注。

  随之而来的则是,血氧仪、制氧机、呼吸机等相关医药器械热销,并面临着缺货、预售时间长、涨价等挑战。百度指数显示,近一个月内血氧仪搜索指数日均值为8956,环比增长47%,同比增长223802% 。

(制图 卿子秀)

  市场:血氧仪断货已久

  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指南提出,各地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用药品、抗原检测试剂、指夹式血氧仪等储备,切实满足居家治疗人员用药和健康监测需求。连续几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里写到,当指氧饱和度低于93%即为重症患者,需要进行辅助呼吸治疗。

  12月21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在演讲中提及“沉默性缺氧”,随之刷屏!他注意到,有部分老年病人送医时为时已晚,是因为他们对缺氧反应迟钝,甚至完全感觉不到胸闷、呼吸困难等,这种现象可以称为“沉默性缺氧”。

  在诸多因素的叠加之下,血氧仪基本上被视为“老人必备”。

  公开资料显示,血氧仪通过探测器或传感器,无需采血便可实时监测体内血液的含氧量,是一种测量人体血氧饱和度、脉率、灌注指数等指标的小型医疗器械。以产品类型划分,可分为指夹式血氧仪、腕式血氧仪、台式血氧仪、手持式血氧仪、可穿戴血氧仪等。

  金融投资报记者实地走访成都多家药店发现,血氧仪均处于断货状态。“大概一个月前,小几百元的血氧仪就经常断货;最近一周,消费者基本上处于‘有哪款就买哪款’的状态。”位于成都市中心一家药店的工作人员如是表示。

(制氧机被放在了药店最显眼的位置)

  此外,多个线上平台也出现“一机难求”的现象。部分热门厂家血氧仪,如鱼跃、康恒医疗、乐普等品牌多款产品处于预售状态,发货时间在2至15天不等,价格基本上集中在100元至280元。

  相关数据显示,线上平台的血氧仪自12月以来的销量已接近整个11月销量的6倍。据京东健康数据,12月14日至12月20日血氧仪品类的成交额同比增长61倍。

  值得注意的是,被“捧红”的血氧仪,此前实际上是一款搭售产品。作为一种监测手段,血氧仪通常搭配制氧机、呼吸机销售。

  “目前店里仅剩这几台制氧机了,基本上价格为3000-5000元,而呼吸机则需专业人员上门测量调试了方可使用,价格基本在6000元以上。”一药店的工作人员一边打包售价为4850元的鱼跃医用制氧机,一边对记者说道。

  厂家:“快马加鞭”扩产能

  血氧仪作为设备类产品,而非耗材类产品,故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机难求的情况很快能得到解决,“短时间的挤兑炒热了市场,加上原料成本以及人力成本的上升让单价有所上涨,有了原材料很快能生产出来,组装无非是增加人力的问题。不同于抗原检测试剂等耗材类产品,市场很快就会冷静下来。”

  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国内有康尚生物、乐普智能、康恒医疗、鱼跃医疗、佳思德科技、可孚医疗、康泰医学等超30家企业拿到了脉搏血氧仪产品批文。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市面上血氧仪产品需求较紧张,近日多家布局血氧仪业务的公司普遍反映正加紧血氧仪产品供应、扩大产能。

  作为全球最大的脉搏血氧仪供应商之一的康泰医学正在通过调整生产线、加大员工招聘等方式扩大产能,以保证订单及时交付。12月16日,其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血氧仪产品的市场需求激增,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公司的血氧仪产品也出现了库存消化过快的情况,部分型号血氧仪尚可保持现货销售,部分型号已调整为临时预售模式。

  “目前血氧仪生产和销售都处于正常情况。”鱼跃医疗相关负责人声称目前短期内有需求爆发,也会出现等待和排产的情况,在电商平台上可能比较难买,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12月23日,理邦仪器也对外表示,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公司的家用指式血氧仪需求旺盛,公司目前正积极扩充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家用指式血氧仪主要由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理邦智慧健康进行销售,其终端市场售价在200元左右。

  A股:相关板块表现强于大盘

  受消息面影响,12月26日,医疗器械股走强。开立医疗、华大智造、澳华内镜等领涨,涨幅超5%。可以看到,近期防疫板块高景气,市场表现整体强于大盘。

  就医疗器械方面,申银万国证券表示看好“医院建设”和“居家防护”双投资主线,建议关注行业细分龙头。

  从医疗器械细分领域来看,对于制氧机市场,东吴证券表示,“抗疫”期间,新冠防疫产品等产业链将率先受益,其中,制氧机可以有效缓解新冠症状,相关标的也有一定程度受益。

  “随着抗原检测应用普及、落地检取消、无症状患者居家治疗等防控措施的落地,院内手术量有望迎来回弹,院外消费医疗也将持续回温。”财信证券建议关注院内需求方面,看好与可择期进行的诊疗活动相关的、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如南微医学、迈瑞医疗、惠泰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院外需求方面,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人均收入持续增多背景下,建议关注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爱博医疗、产品竞争格局较好的脱敏治疗龙头我武生物等。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