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医美监管趋严对行业影响几何?

投资要点

监管背景: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美消费市场,但行业正规化程度仍较低。

1)产品端,供给结构单一与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愈发凸显,孕育了一定规模的灰色地带,如假货/水货/超范围使用的产品;

2)服务端,部分不具备资质的单位和个人违法开展医疗美容行为,超范围进行医疗服务的情况屡见不鲜。

医美项目涉及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加强监管、整治行业乱象是必然之举。

监管方向:供给有序、需求理性。

1)供给端,监管文件通常指向规范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秩序。在药品、设备、从业人员、服务机构、营销宣传方面,监管机构均拟定了相关标准,并在近年来展开两次规模较大的联合整改专项行动;

2)需求端,引导理性消费是监管的重点方向。通过透支消费能力进行医美项目的行为是当前行业需求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加强金融领域风控措施是抑制非理性消费乱象的重要手段。抑制过热的消费情绪并非为医美行业“泼冷水”,而是为了防止透支需求端的消费能力,保证行业稳健发展。

趋势探讨:监管趋严对行业影响几何?

医美行业监管以整顿行业秩序、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为根本目的。

1)短期来看,监管干预有助于快速建立新秩序,打击行业乱象,非合规产品和机构数量缩减,而合规医美机构和渠道主要覆盖合规机构的上游医美厂商或可避免行业整顿可能带来的短期冲击;

2)长期来看,监管趋严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非合规产品和机构的出清有利于提高合规产品和机构整合市场份额,同时也是一次良好的“消费者教育”的机会。

投资主线:长期向好趋势不改,关注龙头份额提升。

结合各国医美行业发展历史,监管加强、行业规范化程度提升促进行业健康、有序、高速发展,龙头公司取代不合规产品/服务的市场份额,充分享受行业红利。

医美板块经历近期调整后,头部估值锚已基本回到上一轮调整底部对应的估值水平,随着龙头公司新品落地,其成长确定性加强,建议投资者着眼长期,把握短期回调带来的入局机会。

风险提示:医疗事故风险;监管风险超预期。

现状观察:如何看待医美行业的监管行为?

1994年卫计委发布《医疗机构诊科目名录》,首次将“医疗美容科”正式列为医疗机构的“一级诊疗科目”,我国医美行业迈进了发展的快车道。1997年首家民营医美机构伊美尔成立、2003年国内玻尿酸龙头华熙生物成立(根据Frost& Sullivan,公司占据全球玻尿酸原料40%以上的市场份额)、2013年医美垂直平台新氧、更美成立,医美全产业链蓝图逐步勾勒清晰。

去年下半年开始,医美行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其具备的“医疗”和“消费”双重属性使之颇受投资者青睐,高成长、稀缺性等因素也导致了医美概念相关标的估值居高不下。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