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上升行情切忌“狗熊掰棒子”

  牛市阶段,人性的弱点并非仅指“人弃我取、人取我予”,而是要约束自己的浮躁心理,投资切忌一路“狗熊掰棒子”。

  2008年金融海啸至今的演绎历程,几乎与1973年能源危机如出一辙,所欠缺的唯有1980~1982年能源危机的收官阶段。彼得林奇曾引述《投资者的智能》一书对于1973年能源危机后投资者情绪的跟踪调查:“1972年能源危机前夜,投资者情绪空前乐观,只有15%的投资顾问认为熊市将临;1974年股市反弹前,投资者情绪却空前低落,65%的投资顾问认为最糟糕的情况即将发生;1977年股市反弹结束前夕,投资者情绪再度乐观,仅10%的人认为熊市将临;1982年大牛市前夜,却又有55%的投资顾问预测是熊市行情。”

  回顾A股投资者情绪的心路历程:2007年金融海啸前夜,投资者情绪是否也同样乐观;2008年10月金融海啸巅峰时刻,投资者情绪是否也同样绝望;2009年7月A股即将转入下跌之前,投资者情绪是否也重新展露喜悦;2010年7月A股价廉物美之际,投资者情绪是否也再度坠入冰点;而且2012年未到,新的危机情结已经纠结,两者心路历程何其相仿?

  彼得林奇认为,问题并不在于投资者和他们的投资顾问长期以来一直非常愚蠢或者反应迟钝,而在于当他们得到信息时,原来的信息所反映的事实现在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他进一步举例道,当经济权威和投资大亨讲话时,每个人都洗耳恭听,而这恰恰正是问题所在,这时每个人应该做的反而是赶紧躺下睡觉。事实上投资者在很多时刻并不需要从学者的视角去思考投资问题,研究经济问题“利好买入、利空卖出”,搞清楚了经济问题,却搞混了投资问题,最后只能以“股市难言经济晴雨表”来搪塞。

  另外,彼得林奇还指出,真正的逆向投资者会耐性等待市场热情冷却下来,然后再去买入那些不再被人关注的公司股票,特别是那些让华尔街感到厌倦无聊的公司股票。有鉴于此,牛市阶段即便是盘整,板块轮动的特征也会很明显,投资者与其相信自己的感觉追逐热点,不如约束自己的感觉守株待兔好,“狗熊掰棒子”式的一路追逐热点,反而可能收获甚微。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