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全新的股价走势分析方法八:放量的理解

放量的理解

每当我们谈到一个股票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涉及到量,特别是放大的成交量,就是简称为“放量”的量。

确实,证券市场的活力就在于交易,一个市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市场的换手率。而在各种经典理论中,我们也经常看到“先有量后有价”等等诸如此类特别关注量的言论,相当多的技术指标都把成交量作为计算的基本数据之一。

理论与实际有时候的距离相当遥远,在放量这一点上体现的尤为明显。经验告诉我,没有成交量一样也能连续上涨,而所谓的“放量股价会涨”不过是一种市场的习惯性思维而已。

也许这是一个误区,当所有的人都认为成交量是推动股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时,真正的原因已经没有人去考虑了,但我注意到了。

真正吸引市场资金介入的首要因素是收盘价而不是成交量。

当我们觉得某个股票最近表现不错时,原因是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回答: “股价涨得不错”,肯定不是“成交量放得很大”之类。

股价的上涨才是吸引市场眼球的关键。如果股价不涨,即使成交量再放大也不会有多少人去关注它,更不要说去买它了。所以每当我听到人们不断重复“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时就想起“上涨才是硬道理”这句话。

对于职业操盘手来说,运作好股价,与市场进行对话的最好方式就是让股价上涨,只要能使股价上涨,任何手段都是可以考虑的。但请注意,这里所说的上涨并没有幅度上的具体要求,也就是说股价涨的多还是少这并不重要,关键是收盘价要涨。

我征战市场多年的经验也证实了这一点,运作股价的焦点就是收盘价而不是成交量,可以说收盘价的运作成功是整个项目运作成功的关键。

当然,股价是不可能一直无量上涨的,等到了一定的高度,由于股价连续上涨的效应,买盘开始陆续进场。而短线获利筹码也开始增多,回吐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样成交量自然就开始放大,这是市场自然交易的结果。但如果仅凭此时成交量放大再追进去则风险明显加大,以下的案例充分说明这一点。

图8-1是强生控股(600662)在1998年中的部分走势图。

强生控股(600662)在1998年中的部分走势图


我们分析其中一段连续13根阳线的走势。

请注意成交量。在前7根阳线的上涨过程中成交量始终维持在100万股以下,与前面的日成交量相同。

如果我们根据一些经典的量价理论一定要等到放量再考虑是否买进,那么起码是第九根甚至第十根阳线了。而此时的价格早已经从底部的8.50元以下回升到9.40元以上,股价升幅超过10%,而这波行情股价的最高点不过是10.60元。

现在我们从盘中的主力这一方来考虑。

我们知道主力手中拿着大把大把的筹码和资金,需要多少成交量就可以做出多少成交量。如果放量就能吸引市场的注意,就能吸引市场的买单,那么股价的运作简直就太简单了,市场上也不会出现主力大批死亡的惨象了。

闭上眼睛想像一下:某股的成交量突然异常放大,市场上的投资人赶紧排队去下单追涨,营业大厅里乱作一团。

这样的场景可能出现吗?

在一些娱乐性的电视剧中一般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显示出我们电视剧的超低级幽默。

现在沪深两市股票加起来超过1200家。投资人手拿资金,该关注这一家股票还是那一家股票,决不会因为你这只股票放量而放弃原来自己关注的对象。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投资者都不会去关注这家放量的股票,至少手中持有这只股票的投资人会关注,我把他们称为老股东。对于这些老股东来说,大部分已经不会再增加仓位,更多的只是在等待退场的机会,因此放量的结果是不可能吸引老股东下买单的。

主力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成交量也不是一点作用也没有,它可以让一些原来准备退出的老股东重新考虑一下手中的筹码。如果主力配合放量的同时再让股价有所上涨,那么吓退部分卖单还是有可能的,但绝不要希望会增加很多新的买单。

图8-2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案例。

首先说明案例中的个股在那一段时间内基本面上没有任何变化。

案例对比图

这个案例中有两次虚假的放量。前面一次只是持续了一天的阳线,第二天股价就被打回原地。第二次持续的时间相当长,有两个月之久,股价则在16.50元到17.80元之间波动,成交量经历了“放量”、“再放量”和“继续放量”三个阶段,而且量是越放越大。在第一次虚假放量前其日成交量不过几万股,虚假放量以后的日成交量也是以20万股以下为主,但到了后期的疯狂放量阶段每天的成交量居然超过500万股!

要知道该股当时的流通盘还不到7000万股。

果然,最后迎来的是暴跌。

案例中的股价是从30多元的高价跌下来的,所以17元左右的价格是相对的低价区域,这样理论上就不存在连续放出巨量的可能性的,除非是非市场性因素比如主力的对倒等等。

当然,对于机构或拥有大资金的投资客户来说,成交是否活跃也是选择个股的一个起码标准。对于一家每天成交不足10万股的股票来说是很难吸引大资金的。但大资金的投资行为要理智得多,一家公司要想引起大资金注意的首要点是它的基本面出现变化而根本就不是成交量的暴涨。

尽管主力因为也是大资金的缘故会在交易手续费上得到一些减免,但印花税是一分钱也免不了的,所以堆量以后的直接后果就是提高持仓成本。

如果个股确实在基本面上将要发生一些变化,但成交量过小限制了机构买人的冲动,那么可以增加一些其他办法来诱惑机构。

比如在盘中经常挂一些大手笔的接抛盘单子而不是瞬间的大额对敲成交单,这样会给人一种似乎大资金进出也许不会太难的感觉,好像既能买得到筹码又能抛得掉筹码。

这一招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不会违规或者违法。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