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量化交易的交易成本估计?量化交易的交易成本怎么估计?

交易成本是指在交易策略的运行过程中,除去资产价格的变动外,需要额外承担的净值变化,而这种变化主要是损耗性的、负面的,因此称为“成本”。在量化交易策略的研究中,一般可以将交易成本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即显性交易成本和隐性交易成本。其中显性交易成本主要是交易税费和买卖价差,隐性交易成本则主要包括滑点和冲击成本,如图14-1所示。

量化交易的交易成本估计?量化交易的交易成本怎么估计?

交易税费是这几项中最容易理解的,这实际上是当我们在进行交易的时候,向我们提供交易这项服务的机构所收取的服务费用。例如交易所为我们提供了交易的场所,就会收取交易经手费;证券公司为我们提供了通向交易所的通道和交易平台,就会收取交易佣金;政府为我们提供交易在法律上的保障,因此收取印花税,等等。交易者支付这些税费,其实是在为交易过程中所获得的服务付费。

相比起其他种类的交易成本,交易税费在形式上更为明确。特别是二级市场,交易相关的服务其实都是标准化的,因此针对服务所收取的费用也相应地明确而标准。当然,交易者可能会由于交易量较大等原因而获得交易佣金等方面的优惠,不过优惠之后的具体费用也应该是明确的。由此可知,在量化交易策略的研发过程中,交易税费可以被较为方便面准确地计算出来。

买卖价差是显性交易成本中比较特殊的一种, 其是指在同一个时间点上,买入和卖出同一个资产的交易价格之间的差异。在报价驱动的做市商环境下,做市商主动给出买卖报价,并赚取两者之间的价差作为提供交易服务的报酬。而在指令驱动市场中,买卖差价由未成交的限价单决定,并不是某个特定对象收取的服务费。市场流动性与买卖价差有直接的相关性,当市场的流动性较差时,买卖价差往往较高,因此有学者将可观测的买卖差价直接作为市场流动性的度量指标。

滑点属于隐性交易成本,指的是下单的价格点位和最后成交的价格点位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在于下单与真正成交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由于市场上的资产价格随时间而不断变化,因此在“下单”与“成交"这两个时间点之间就会形成价格上的差异。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简单说明:

滑点=下单与成交之间的时间差x资产价格变动速度

当然,该公式对资产价格的变化形式做了简化,将其视为一个匀速运动。可以看到,滑点的变化,主要源于等式右边的两项,即时间差和变动速度。由于在这段时间差内,资产价格的变动方向并不确定,因此滑点对净值而言不一定就是损耗性的,如果在时间差内资产价格向上变化,滑点甚至会造成资金的额外增值。不过不论资产价格向上向下,滑点都会导致净值不确定性的增加,这是其负面效应所在。

针对滑点的研究,可以依据该公式分别落实在右边的两项之上。在资产价格变动速度相同的条件下,下单与成交之间的时间差越长,滑点情况就越严重,净值不确定性也就越大。而在下单与成交之间时差固定的情况下,资产价格的变动速度越快,净值的变化也就越大,滑点越为严重。

为了控制滑点的程度,交易者会努力缩短从下单到实际成交的时间。这些努力包括:用程序化代替人工下单从而节省人做判断的时间,提升硬件条件从而降低从下单到交易所接收的延迟等。而交易所接收后到实际成交之间的时间长短,则往往与市场流动性密切相关,需要研究者提前预估。

资产价格的变动速度也是在研究滑点时需要进行预估的内容。特别的,当有重大新闻公布,或者发生一些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时,市场往往会出现反应,资产价格变动速度短时间内大幅度升高,交易者应特别注意这种情况。

冲击成本是指交易本身对资产价格产生影响,进而所导致的损失。例如,当我们要买入一个资产时,买入行为增加了需求,从而拉升了资产的价格,因此需要在更高的价位上买入资产,从而侵蚀了交易的整体收益。而当我们要卖出一个资产时,卖出行为增加了供给,从而降低了资产的价格,我们只能以更低的价格卖出资产,因此侵蚀了交易的整体收益。

可以看到,冲击成本实际上是交易行为在市场上的自我反债,其所造成的结果基本都是损耗性的。所执行的交易量越大,交易对价格的冲击程度就越强,所形成的冲击成本就越高。当然,冲击成本与市场容量、市场流动性也有直接关系。市场本身的体量越大、市场的流动性越好,其所能容纳的资金量就越大,同等交易量所造成的价格冲击也就越小。

作为隐性交易成本,滑点和冲击成本都没有确定的形式。它们是交易行为在市场环境中自然形成的成本,耗散于市场之中。相较于显性交易成本,隐性交易成本的估算往往更为复杂和困难。

表14-1对这几种交易成本进行了归纳。需要注意的是,估算难度并没有一定的难易差别,买卖价差、滑点、冲击成本等在学术上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估计模型也各有不同。准确说来,还是估计的精准度要求越高,估算难度就越大。

量化交易的交易成本估计?量化交易的交易成本怎么估计?

对于一个完整的量化交易策略研发流程而言,形式更为明确、估算相对方便的交易税费,还是应该尽量加以计算并用于研究的。这些某种意义上的服务费用是发生交易时确定要付出的成本,没有理由在研究时完全忽略。买卖价差则需要视情况而定,例如在做市商仅通过买卖价差收取服务费用的情况下,对买卖价差的估计就显得很有必要。

对于交易频率较低的交易策略来说,下单与成交之间的时间差显得较为短暂,在资产价格变动速度没有巨大变化的前提下,所产生的清点相较于更长时间上的资产价格变化,在-定程度上可以被忽略。

对于资金量较小的情况面言,由于交易量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不大,冲击成本也就能够被忽略掉。当然,这需要同时判断市场的容量和流动性,这里所说的资金量小其实是一个相对的说法。

上述内容就是我们对于交易成本的粗浅归纳。一般情况下,研究量化交易策略时考虑到这几个种类的交易成本就足够了。虽然在经济学层面,交易成本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常常包含机会成本等组成部分。但是在量化交易策略的研究中,所谓的交易成本更为现实,更贴近我们平常所理解的“成本”。如果要考虑量化交易策略的机会成本,那就需要考虑这笔资金如果不用于这一策略而用于其他策略,可能获得的收益。除了少数配置型策略的情况,作者看不到其作用所在。

介绍完几种主要的交易成本之后,再来看交易成本计算在量化交易策略研发流程中的位置,如图14-2所示。在本书介绍的基本流程中,对交易成本的考量放在买卖和仓位决策做出之后,实际上独立于这两者,目的在于使得回潮测试更接近于实际交易环境。考虑了交易成本之后,量化交易策略的回溯测试业绩一般会降低。我们在判断是否实际使用该策略时,理应针对这一业绩进行判断,而不是针对那个未考虑成本的、较之实际更好的业绩。

量化交易的交易成本估计?量化交易的交易成本怎么估计?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个策略研发流程的核心似乎是买卖和仓位的决策过程,但是我们不应该轻视交易成本计算在整个流程中的作用。买卖、仓位所构成的交易策略在实际操作中的盈利能力并不是百分之百确定的,但是交易策略在实际操作中是一定会形成交易成本的。实际上,更重视这种百分之百会出现的负面影响,才是对自己的研究负责任的表现。

作者在下面两节会分别针对第11章曾讨论过的择时策略和第13章曾讨论过的选股策略,考虑交易成本的影响,得到相对而言更有参考价值的回溯测试结果。由于本书的实际案例并没有关于资金量等背景的假设,同时也是出于简化实例的目的,下两节的交易成本分析仅考虑最简单的交易税费。如果读者对滑点、冲击成本等的估算有兴趣,作者建议自行参考相关的学术研究。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