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上市公司“贫血”,政府出手“扶贫”的财务陷阱分析

地方政府作为本地上市公司的直接或间接所有人,为了达到以募集资金支持当地经济发展,从而增加地方税收等目的,常常在关键时刻伸出“看得见的手”,对上市公司予以帮助和扶持,这会使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发生重要的变化。比较典型的是,当上市公司需要业绩支持以获得配股或增发资格,或者出现亏损,甚至面临“摘牌”的威胁时,地方政府常常通过财政补贴、降低税负、减免利息、给予资产价格优惠等方式,使上市公司增加当期利润,改善财务报表形象,一些公司也因此而实现了扭亏目标。

图2-106上市公司自身真实的经营和盈利水平

如南通机床1997年获得补贴收入1 088万元,是利润总额的5.6倍,里面含有已收取的增值税退税收入、安置特困企业费用补贴、地方所得税已退抵征、贷款银行利息核销等内容。由于靠地方政府扶持而增加的利润并不能够反映出上市公司自身真实的经营和盈利水平,而且政府扶持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非持续性,就为以后年度利润的滑坡埋下了伏笔。因此,有地方政府扶持背景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也具有一定的财务陷阱。

投资者对这类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首先应观察“所得税/利润总额”比率,若该比率与企业所得税率相比小很多,则说明企业的净利润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税收优惠或返还;其次,关注利润表中的补贴收入、财政返还等因素在企业利润中所占比重;第三,结合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信息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