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公司在超额收益期里有什么竞争优势?

由于具有竞争优势,公司能够在超额收益期通过新投资挣到比资本成本更高的收益。IBM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苹果公司在80年代,微软、英特尔和思科在90年代都明显地保持过长期的竞争优势。

一个公司的成功肯定会吸引竞争对手,它们提供成本低廉的产品或服务,强力抢走市场份额,降低对手的收入增长率。竞争者的降价和促销手段还会拉低对手的营业净利率,营业净利率减少,导致新投资收入率降低,使之接近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当公司失去竞争优势,新投资收益率刚好等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公司投资的总当前净值为0。更糟的是,公司可能出现负收益,损失股东价值,例如,IBM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苹果公司在90年代和电信公司在21世纪的表现就是如此。规模扩大带来新的竞争。随着行业发展、市场规模扩大,栖身于这个领域的公司收入可能相对不大—10-1亿美元—可能没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或重视。但是,当一个公司迈过1亿美元大关,潜在竞争者开始关注,并进入市场,抢走它的增长和利润率。故而,小型企业在某个特殊市场一开始可能没遇到什么竟争,捡个便宜,赚取异常高的利润。

一个公司赚取超常利润的时限取决于产品特性、公司所属行业和竞争者进入市场的准人限制。诸如专利保护、品牌忠诚度高或营销渠道特殊这样准人限制大的市场,可能创良长的超额收益期,譬如,10一15年,甚至更长。而通常,多数公司的超额收益期为5^-7年,甚至更短。在同等条件下,超额收益期短,股票的价值低。

公司在超额收益期里有什么竞争优势?

超额收益期过后会是怎样的境况呢?公司会干涸、枯萎或破产吗?不!就估值目的而言,这时公司失去了竞争优势。失去竞争优势意味着公司的股票价值可能继续增长,但速率只是市场要求的收益率,而不是一个超常收益率。例如,某不分红公司的股价是10美元,它的应得收益率是12%,股东预期它1年后增长到($10X1.12)=$11.20;2年后增长为($11.20X1.12)=$12.54;3年后增长到($12.54X1.12)=$14.03,直到永远。一旦超额收益期结束,公司新投资不再创造更多利润,公司将把自由现金流通过分红或回购公司股票的方式支付给股东。

当投资收益率等于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刚够补偿持有风险,新投资没有创造额外的价值。公司股价仍会上升,但这个增长不会超过调整过风险后的市场预期(或达到投资者的期望)。这时公司的税后收入可以按照一个永恒的现金流处理,它等于公司税后营业净利除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NOPAT/WACC)。这个数值折算成当前价值的贴现率也就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这个贴现价值被称为公司的剩余价值—一个很重要的数字,通常达到公司总价值的60%-90%。剩余价值对公司的税后营业净利润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非常敏感。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