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杂乱分股、积极会计手段、玄妙资本怎样还原复杂的估值技术?

2000年7月,某投资者以140.5美元的价格买入捷迪讯光电公司的股票!看看图3-2显示的捷迪讯光电公司股的既往股价情况。这家公司的销售额不到10亿美元,还有数百万美元的亏损。它的股票发行量是15.2亿股,而市值则超过了2000亿美元—比收入多200多倍,它的市盈率近乎无限大。也许捷迪讯光电公司曾是一家好公司,前程远大,但它的实质业务和经营情况不能支持2000亿美元的市场净值。我们为什么会把捷迪讯光电公司这样的公司的股价标得如此荒谬之高呢?2002年捷迪讯光电公司的收盘价仅为2.47美元。

捷迪讯光电公司5年股价走势图

图3-2捷迪讯光电公司5年股价走势图

互联网资本集团所出现的情况又是为什么呢?有人曾花了每股200.94美元的价格买入互联网资本集团。当时互联网资本集团的账面价值是负值,销售额为1.31亿美元,这样的业绩能支撑它的市值在2000年1月达到500亿美元吗?为什么会有人在非常高的交易价位购买这个有风险的公司的股票呢?现在这只股票的交易价只是每股36美分,互联网资本集团的市值约为1亿美元—相比最高峰值下跌了99.9%。我们更愿意购买甲公司的股票。

看看朗讯公司。这是一家实在的公司,有稳定的收入、数千名雇员、几十亿美元的资产。本书的其中一位作者曾经持有过一小点(不到100股)它的股票,那是1996年他从美国电讯分股中分到的。他看着朗讯把自己赌在了光纤热潮上,股价涨到64美元—它的股票数为34亿,当时的资产总值超过2000亿美元。

1999年9月,他回应了www.valuepro.net这个网站(此网站为本书的作者们所有和管理)留言板里的一篇帖子。那篇帖子质疑朗讯公司64美元的股价,发帖人用贴现现金流估值法给朗讯做了一次估值,结果显示它的内在价值低于每股10美元。发帖人采用的是Value-Pro2002早期的一个版本来给朗讯估值的。本书作者对这次估值做了验证,没有发现什么漏洞或疏忽,就给发帖人回了一封感谢邮件,并在64美元的价位卖掉了手中的股票。一个月后,当朗讯持续上涨到75美元,他已经看明白了这只股票。最终,市场意识到朗讯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它从75美元的历史高位一直跌到2002年12月31日的1.26美元(见图3-3)。

高科技泡沫的实质是:所有投资者,包括散户或机构、国内的或国外的、男男女女、在职或退休了的,给上市公司股票的出价高到了不现实的水平。上市公司实际业务的利润根本不够支撑市场给出的过高估值。我们都参与了这件蠢事,都犯了傻,都有罪。是的,华尔街的分析师曾催促我们掏钱买入这些了不起的股票。网络分析师亨里克(Henrico)曾说:“好的股票多高价都值。真正的风险是没有掏钱,在旁边看着那些敢冒险、肯拼搏的邻居和同事冲进股市大干一场,而保守谨慎的你却守着债券和货币市场基金,错失了股价飞涨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遗憾的是,很多美国人听从了亨里克自得的鼓动,不断地吹大泡沫。我们确实体验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刻—下跌。

朗讯5年股价走势图

图3-3朗讯5年股价走势图

该怎样去验证那些关于估值的内部消息和别人貌似正确的建议呢?投资者可以拿起股票基金公司的投资报告,看看那些爱挑刺的分析师,如亨利•布罗德盖特、杰克•格鲁曼(JackGrubman)和玛丽•米克,对这些股票的评价。投资者也可以用这本书解释的技术自己检验这些股票—华尔街投资银行和股票分析师用的估值程序与这一模一样。此外,自己做分析,至少你可以保证它是稳妥的,不像别人估值时那样不加说明地乱定利率。

投资者应该十分谨慎地花时间(实际上不需要多久)去发现互联网资本集团、捷迪讯光电公司、朗讯以及成百上千家类似公司的经营并不能支持它们的股价达到我们争夺的那样高。我们本可以阻止股价疯涨,从而避免后来出现的泡沫破裂。问题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本不需要在股市达到荒谬的历史高位时还去投资。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