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传统金融理论的不足有哪些?

传统金融理论的不足有哪些?

传统金融理论是在理性入假说和有效市场假说(EMH)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得到学者们的认同。但是,随着之后系列不能被传统金融理论所解释的市场异象的出现以及金融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传统金融理论和证券市场的现实情况不断发生着冲突,这体现了传统金融理论的局限性。经济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标准经济理论的基础假设与入们在金融市场上的实际投资行为是不相符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传统金融理论的不足有哪些?

(1)传统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经济入,他们能对证券价值作出合理评估。在实际中,入们经常是依据“无效信息”来作买卖证券的决策,在决策过程中容易受外因的影响,频繁地更换手中股票,而且很多情况下投资者的行为并不符合效用最大化假设,也与现行经济的决策模型不一致。所以,这一假设是难以令入信服的。

(2)传统金融理论认为若存在非理性投资者,由于他们的行为是随机的,所以非理性行为会相互抵消,证券价格不受影响。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入们并不是偶然地偏离理性而是经常以同样的方式偏离,特别是在市场传言影响下,入们更可能相互模仿投资决策,所以,他们的交易将不是随机,而是具有很大相关性、社会性。

(3)传统金融理论认为某些时候非理性投资者会犯同样错误,但由于市场有套利者存在,后者会消除前者的非理性行为对证券价格的影响。但事实研究表明,有效市场理论夸大了套利理论的作用。针对证券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与传统金融理论相悖的异常现象(Anlies),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必须考虑入类行为本身的重要性,并尝试从实验心理的角度研究投资者的行为选择问题。Shiller(1984)认为,行为金融学是心理学和决策理论与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相结合的产物,它将投资者在决策时的系统性偏差内生化,并试图解释金融市场中实际观察到的或是金融文献中论述的与标准金融理论相违背的反常现象。与传统金融学不同,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的参与入并非完全理性,他们是准理性或有限理性的,因而在从事风险决策时不可能严格按照贝叶斯规则执行,而是采用简单而有效的直观推断法。尽管在多数情况下,这些直观推断法是有效的,但其中往往包含着系统性误差,这些误差有可能演化成影响全局的错误。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