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每日优鲜新一轮融资

     每日优鲜怎么样?

    经历了生鲜电商的风口与退潮后,每日优鲜不断获得资本和巨头青睐。9月6日,每日优鲜宣布完成新一轮4.5亿美元融资。这是其史上最大一笔融资,也表明其深耕冷链物流和供应链的发展价值,获得资本市场长线看好。

    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OO孙原向作者介绍,在具备一定的整合全链条和全场景的服务能力后,每日优鲜的下个目标,是完成从生鲜电商到生鲜零售商的进化,在新零售时代建立更高的竞争壁垒,满足全消费群体的需求。

    接下来这一仗怎么打?每日优鲜将要围绕人、货、场进行更深入的布局与探索。

每日优鲜APP.jpg

    每日优鲜新一轮融资

    每日优鲜已完成新一轮融资,投前估值超过30亿美元。知情人士透露,每日优鲜本轮融资有多个资方,其中包括中金资本。

     粮食危机会爆发吗?中国会不会爆发粮食危机?

    随着2019年以来世界各地遭受的一系列灾害,以及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全球粮食交易却出现了令人不安的紧缩。这一方面源自特殊情况下政府层面的大量采购,另一方面也源自部分粮食出口国设法收紧出口政策。

    总的来说,尽管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2020年全球的粮食总产量不会有大幅度的减产,但局部地区以及某些农产品种类的供给的确受到了影响。这对于在病毒面前千疮百孔的全球化来说,无疑又是一次重击。 来自人民日报的报道,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

世界粮食危机.jpg

    粮食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从2009年开始,全世界都在讨论一个话题,就是即将来临的全球粮食危机,以及我们应该怎么来避免它。到2050年,我们怎么来养活90亿人口?关于全球粮食危机的每一场会议,每一期博客,每一场对话都会问到这个问题,而答案几乎都是我们需要增加70%的粮食产量。

    关于2050年的这个话题,出现在2008年,当时全球粮食价格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人们焦虑不安,认为政府和世界领袖们应该让我们相信,他们在关注这个问题,并在着手解决。但问题是,2050年离我们还很遥远,可能跟我们都没什么关系了,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不做任何改变,危机会在那之前降临。

    我觉得我们应该问另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要重新进行组织。如果我们换一种表述的方法,更新一下数据,可能能看得更全面,让数据简单易懂,跟每个人都有关,我们可以共同来避免这场危机。

    我以前是做商品贸易的,贸易教会我一件事,每个市场都有一个转折点,在它来临之时,变化来得如此之快,会影响整个世界,带来永久的变化。想想最近一场金融危机,或者互联网泡沫。

    因此我担忧的是,如果大幅增长的粮食需求,超过了农业系统生产粮食的上限,那我们在全球粮食和农业市场也会遇到这个转折点。到那个时候,供应会跟不上需求,尽管价格会上涨,除非我们能从结构上进行某种改变。到那个时候,就跟股票市场和货币无关了。而是跟人有关。人们会遭遇饥饿,政府会垮台。这个具体的时间点:供应何时会跟不上需求?我在做贸易的时候,起初很感兴趣,后来变得痴迷为什么会从兴趣到痴迷呢因为我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整个体系是如此不完善,如此重要的决定,背后的支持数据又如此之少。于是我决定离开华尔街,走上创业之路,成立了GroIntelligence公司。

    我们专注于数据收集,并令数据具有可操作性,以便支持各个级别的决策者。但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这个世界不仅仅是领导者,还包括商人和普通公民,就像在座的每一个人,大家都缺乏行动指引,应该如何避免即将来临的全球粮食危机。于是我们建造了一个模型,利用我们掌握的海量数据,我们解决了这个转折点的问题。

    目前还没有人知道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这也是我首次分享我们的发现。我们发现,这个转折点会出现在10年之后。我们发现,全世界会有214万亿卡路里的短缺,到2027年。目前我们还没办法填补这个短缺。

    你们会发现,我现在描述的方式跟刚开始不一样,我是特意这么做的,因为直到现在,我们都是用重量在量化这个问题:像千克、吨、百克,无论怎么选,都是重量单位。为什么我们要用重量来讨论粮食呢?因为用起来简单。我们可以仅凭一张照片,加一个计算器,就可以算出一艘船的总吨位。我们可以测卡车、飞机和牛车的重量。但真正重要的是粮食的营养。因为即使重量一样,粮食也各不相同。这一点我有亲身体会,是在我从埃塞尔比亚到美国念大学的时候。当我再回老家的时候,我父亲见到我非常兴奋,问我为什么长胖了。原来,尽管我的饭量跟我在埃塞尔比亚的时候一样大,但是在美国,这么多的食物对我的身体而言是有点多的。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卡路里,而不是重量。我们都靠卡路里支持。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贾跃亭负债73亿即将破产

    乐视网的创始人贾跃亭5月8号消息,贾跃亭破产计划终于传来重大消息,超过80%的债权人投下支持计划的关键一票,这代表着围绕数十亿美元的债务重组计划终于有了实质进展,只要在几天之后的听证会就可以正式生效了。

    破产重组的通过对债权人和贾跃亭是双赢的事情,通过这道程序债权人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债权不受到损害,最重要的是拿到钱更加有保证不用追着贾跃亭满世界起诉。

    对于贾跃亭来说,他的美国资产大部分都将保住,背后更大的好处是FF汽车可能会更加顺利进入国内,归国日期也更近了。

    了解到这里,也许会有读者好奇

    贾跃亭个人破产成功后是否就不再欠乐视网钱了?

    如果在澳洲申请破产重整和在中国申请破产重整

    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不然,贾跃亭实际控制的企业与贾跃亭先生个人是不同的法人主体。目前,贾跃亭实际控制的企业对上市公司合并范围的欠款余额达到约19亿元,因此,即使贾跃亭此次个人申请破产成功,其实际控制的企业与公司的债务依然存在。

5月21号贾跃亭最新消息.jpg

    贾跃亭重组方案通过了没?

    历经7个月的申请、谈判、投票和法院确认,贾跃亭的个人破产重组终于在洛杉矶当地时间5月21日举行的听证会上获得了加州中区破产重组法院的最终确认和通过,尽管有极个别债权人依然在听证会上表达了反对意见,但绝大多数债权人和法官均表达了支持意见。这意味着贾跃亭个人破产重组正式进入生效流程,有望在6月初正式生效,这也意味着FF公司融资最大的障碍得以解除。

    214万亿卡路里是个非常大的数字,可能即使是最专业的人也想象不出几百万亿卡路里意味着什么。我们换种方式来解释。我们可以把这些卡路里都想象成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214万亿卡路里。一个巨无霸是563卡路里。也就是说到2027年,全世界将短缺3790亿个巨无霸汉堡。这比麦当劳至今生产的所有巨无霸还要多。

    那么这个数据最初是怎么来的呢?不是我们编的。这张图显示的是40年前,每个国家的卡路里差异。简单来说,就是该国家消费的卡路里数量,减去它生产的卡路里数量。它并不代表营养不良或者其他指标。仅仅显示1年内消耗的卡路里数量减去生产的卡路里数量。蓝色的国家是卡路里净出口国,或者达到自给自足。他们还有一些储备以防万一。红色的是卡路里净进口国。红色越深越亮的,代表进口得越多。40年前,卡路里净出口国是如此之少,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非洲大陆的大部分,欧洲,亚洲大部分,南美除了阿根廷,全是卡路里净进口国。令人惊讶的是中国当时居然是自给自足的。印度则是一个大的卡路里进口国。

    40年后,时至今日。你能看到巨大的变化。巴西成为了农业引擎。欧洲成为了全球农业的统治者。印度从红色变成了蓝色。已经可以自给自足。而中国从浅蓝色变成了这张地图上最亮的红色。

    怎么会变成这样?发生了什么?这张图显示的是印度和非洲。蓝色的线是印度,红色的是非洲。为什么这两个地区原本的轨迹如此相似,之后差异变得如此之大?印度进行了一场绿色革命。而没有一个非洲国家做到了。那么产出情况呢?印度现在自给自足了,而且过去的10年间它甚至开始出口卡路里。现在非洲大陆每年进口300万亿卡路里。我们把中国加进来,那条绿线。还记得吗?它是从蓝色变成了明亮的红色。为什么会这样?何时发生的?中国的曲线刚开始跟印度很像,直到21世纪初,突然开始急剧上升。年轻又不断增长的人口,加上飞速的经济增长,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没有人预见到了这一点。这个转折点对全球农业市场而言非常重要。幸运的是,南美洲开始飞速发展的时间点跟中国一样,但它的供给和需求还是基本平衡的。

    于是问题变成了,接下来我们会何去何从?神奇的是,这并不是一个新故事,只是这一次,这个故事不仅仅关于中国。而是中国事态的延续,非洲事态的放大,印度事态的大转变到2023年,预计非洲的人口数将超过印度和中国。到那时候,这3个地区的人口将超过世界总人口的一半。这个转折点将对全球粮食安全带来非常有意思的挑战。几年后,我们就会面对这个严峻的现实。

    10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到目前为止,像我刚刚提到的,印度的粮食是自给自足的。很多人预测这一点不会改变。而我们不这么认为。印度很快会变成一个卡路里净进口国。原因有二,一是需求会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二是经济的发展。这两点都是原因。即使你们对于生产的增长持有乐观估计,那也会带来细微的上扬。这点细微的上扬可能会造成巨大的后果。

    接下来,非洲会继续作为卡路里净进口地区,同样也是因为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样我们也假设生产的增长是乐观的。然后是中国,人口增长已经停止,而卡路里的消耗却会爆炸式增长,因为他们所消耗的卡路里种类,将会来源于高卡路里的食物。因此,这3个地区加起来,会给世界带来有趣的挑战。

    到目前为止,那些卡路里不足的国家尚可以通过从卡路里盈余的地区进口食物来填补空缺。我所指的盈余地区,包括北美、南美和欧洲。这张图所表现的,是北美、南美和欧洲生产的增长,以及未来十年的增长规划。而从这张图里看不出来的,是大部分的增长实际上会来自于南美。而这大部分的增长,是靠砍伐森林这种巨大的代价换来的。因此,当你整体来看印度、中国和非洲大陆的需求增长,并将其与生产增长进行对比,除了上述3个地区外,还有北美、南美和欧洲,就会发现存在214万亿卡路里的空缺,我们无法填补。而且这还是假设我们把北美、南美和欧洲生产的所有剩余的卡路里,全部出口到印度、中国和非洲。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我刚刚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无解的世界。我们可以改变这一点。我们可以改变消费模式,我们可以减少浪费,或者我们可以大胆承诺,呈几何级数的增加产出。

    今天我不想讨论改变消费习惯或者减少浪费,因为类似的话题已经讨论过多次。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因为这些争论是要求盈余地区的人改变生活习惯,来帮助亏空地区的人。等待别人改变生活习惯来迁就你,拯救你,并不是个好主意。因为效益很低。

    因此我对红色地区的国家有一个替代方案。中国、印度和非洲。中国因为没有更多的土地可以用来发展农业,而且水资源也非常有限。因此只能靠印度和非洲。印度在增产方面还有些潜力可挖。目前的产量和理论最高产量间还有些差距。印度还有些未开垦的耕地,但是不多,它的土地也很紧张。而非洲大陆,情况却不一样,还有很多可耕种的土地,在产量上还有巨大的潜力。这是大致的情况,但撒哈拉以南非洲如今的玉米产量,相当于北美1940年的水平。我们已经没有70多年的时间来解决问题了,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用新方法,要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需要从变革开始。我们需要对非洲和印度的农业进行改革,将其商业化。

    说到商业化,商业化并不仅仅单指耕种。商业化是要利用数据,来制定更好的政策,改进基础设施,降低运输成本,并且彻底改革银行和保险业。商业化就是要把农业从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变成可以致富的行业。商业化不仅仅是农民的事。而是关乎整个农业系统。但是商业化也意味着我们要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不能把光把增产的重担压在小农场主身上,要接受一点,就是商业化农场的推行,可以提供规模经济,即使小农场主也可以加以利用。不单单是小规模农业或者商业化农业,或者大农业。我们可以让小规模农业和商业化农业共存,建立首批成功的案例。因为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领域成功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工具,数据和知识,变得越来越便宜。很快,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在为达成目标而寻求最佳选择的过程中,你有多少资金不再重要,经营者的规模大小也不重要。像Gro这样的公司正在努力将这一切变成现实。

    如果我们能大胆承诺一个全新的未来,承诺一个全新的、巨大的改变,那么我们不光能解决刚刚谈到的214万亿卡路里的问题,我们甚至可以将世界带上新的道路。印度的粮食依然可以自给自足,非洲可以成为世界上下一个深蓝色的区域。

    新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生产出这214万亿卡路里,到2027年养活83亿人?我们已经有方案了。我们只需要开始行动。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