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解密业绩表现优异者为何幸运

  拥有“护城河”概念的企业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定价权,可以在长期的竞争中超越对手,获得长久生命力与增值能力。

  美国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杰里米·西格尔在其所著的《投资者的未来》和《股市长线法宝》中指出,标普500指数1957年推出至2006年半个世纪,业绩表现最好的“幸存者”(原始样本股中至2006年仍然保持独立结构的公司)集中于两个行业——前20家公司竟然有17家为名牌日用消费品公司和著名制药企业。

  无独有偶,2007年最有价值中华老字号30强名单中居然有茅台、五粮液、张裕、全聚德、马应龙、片仔癀、九芝堂等26家公司同样来自于上述两个行业,比例高达87%。

  这些“幸存者”不是来自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也不是来自受保护的垄断性产业,而是来自开放竞争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产业。

  美国如此,中国亦然,难道这是巧合吗?显然不是。那么这些公司为何如此幸运呢?

  五十多年来,中美两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治的更迭,这些公司却能长盛不衰,历久弥坚。所有公司都历经至少半个世纪甚至更长历史,那么是什么因素能使这些公司依然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与增值能力呢?

  首先,是来自行业的因素。日用消费品与医药都属于非周期性行业,长期而言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不大,有些公司甚至毫无影响,不管经济走势如何,人们对这些生活必需品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不可替代的需求,巨大的市场,无疑是这些公司能几十年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保障。

  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自心理学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日用消费品,特别是食品,是人们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和满足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属于最低层次的需求,也是最重要的需求。

  标普500“幸存者”最佳20家公司当中日用消费品就占据11家,最有价值中华老字号30强名单中,日用消费品高达20家,特别是酒厂就多达10家,这是与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酒文化分不开的,口味与习惯是最大的消费驱动力。

  需求的第二个层次是安全上的需要,而药品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对健康的需求更加重视。

  在标普500“幸存者”最佳20家公司与中华老字号30强当中,药品企业同样都是6家。日用消费品和药品,既是生活的需要,也是生命的需要,不易改变,不可替代,是这两个行业长久不衰的天生的或“命”中注定的因素。

  其次,这些公司普遍都具有以品牌或配方专利为核心的超强的竞争优势。在消费领域,品牌就是产品的灵魂,无形的东西往往比有形的东西更有力量。强大的品牌力量、配方专利,给竞争者形成了无形的竞争壁垒,能有效阻止对方的进攻,同时,可以获得消费者广泛的信赖。

  这些拥有“护城河”概念的企业就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定价权,可以在长期的竞争中超越对手,获得长久生命力与增值能力。

  正是行业的先天优势和公司自身卓越的竞争能力,成就了这些“幸存者”昨日的辉煌,并延续至今天,那么明天,他们是否会依然灿烂?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会如美国股市历史一样重演,只有让未来见证。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