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如何分析股市正向循环的逻辑?

  股市正向循环的逻辑的解析

  如今,股市和实体经济二者之间似乎有着前所未有的正向循环逻辑。

  在上证指数 轻松越过3000点并连续创出反弹新高的情况下,证监会发审委上周连续召开三次会议,审核中国国旅等4公司IPO申请以及航天机电(600151)等4公司公开再融资申请,中船重工等3公司IPO申请也于本周上会,如此密集的发审会议无疑透露了重要的政策信号。

  在6月18日桂林三金获IPO批文前的9个月内,除了限售股解禁外,股市没有新的增量,资金推动型行情在现有的存量基础上持续上演。另一方面,在4万亿投资拉动的效应下,银行上半年新增贷款达7.37万亿元,这进一步刺激了股市的上涨。在稳定正常资金流入的同时,增加股票供应理所当然地成为监管部门促进股市健康持续发展的首要选择。

  首先,加快企业的融资审核有助于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尚未完全好转,许多民间资金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而大量信贷资金又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导致需要资金的企业很难摆脱困境实现内生性增长,新项目也无法开工建设。而申请IPO和公开再融资的企业,募集资金几乎全部用于扩大生产——包括现有项目的后续增资强化产能,以及新的项目上马。加快这类企业的融资审核将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发挥资源有效配置的功能。

  其次,增加股票供应将解决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这个问题在股市融资功能正常发挥时似乎并不突出,但在IPO暂停9个月后重启时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既可以向股市输送新鲜血液、让投资者分享优质企业的增值,又能缓减股票供应不足、平抑市场投机。

  目前,除了主板和中小板的IPO申请在密集审核外,创业板IPO审核的前期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本月26日,中国证监会开始受理拟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申报材料。种种迹象表明,证监会短期内在增加市场供应方面的力度不会减弱。

  虽然IPO重启有诸多必要性和好处,但如果市场没有能力承受,新股发行就不能持续,因此股市扩容是双向的,在增加股票供应的同时,资金的流入也要同步解决。

  其中最为重要的通道就是基金发行,目前监管部门对指数基金的支持力度很大,最近一周共有三只指数基金获批,分别为易方达沪深300指数基金、中银中证100(净值,档案,基金吧)增强型指数基金和国富沪深300(净值,档案,基金吧)增强型指数基金,其中后两只于7月22日同一天获得发行批文。

  监管部门之所以在3000点以上频频放行指数基金,应该与这些基金的投资标的密切相关。因为要复制指数,这些基金势必买入大盘蓝筹股,加上杠杆效应,基金建仓对指数的撬动作用将非常明显,最近中国石化(600028)、中国石油(601857)等大盘股的强劲走势已经释放了这种信号。指数基金密集获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监管部门希望在市场扩容时股指能够平稳运行的用意。据了解,目前还有近20只指数型基金在证监会排队待批。

  除了偏爱指数基金外,监管部门对偏股型基金的热情也丝毫不减。23日,大成行业轮动股票型基金和摩根士丹利华鑫领先优势股票型基金获准发行。加上3只指数基金,一周放行的基金数量高达5只。监管部门通过新基金发行增加股市资金供应的意图相当明显。

  事实上,股市双扩容不是割裂的,它与宏观经济环境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央高层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的就是为了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最终实现企业生产全面复苏和实现内生性增长。只要宏观政策取向不调整,股市双扩容的运行基础就不会改变。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