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监管层集智深化注册制改革

  注册制改革试点推进两年有余,制度整体平稳,实施有效。记者了解到,近期有地方证监局向上市企业、拟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征询意见,主要了解有关注册制改革的建议,以向证监会反馈。目前相关部门已注意到注册制下出现的“乱象”,或在酝酿深化改革。

  注册制走到沉思节点

  注册制改革试点后,市场化程度逐步提升,但新的矛盾也在显现。比如有参与主体“穿新鞋走老路”,对注册制内涵理解不够透彻; 注册制下,“新股上市首日不败”神话持续长达两年有余,价格机制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各市场主体责任承担并不均衡等。

  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开展座谈会目的主要是倾听业内声音,讨论目前注册制遇到的问题,展望下一步方向,旨在给证监会建言献策。

  事实上,券商中国记者从不同监管渠道获悉,无论是证监会抑或交易所、地方证监局,已经注意到目前新股发行中出现的乱象。

  修订新股定价制度呼声高

  在券商投行人士看来,新股定价制度修订已变得迫在眉睫。

  据了解,7月新股【读客文化(301025)、股吧】(301025)的上市情况备受市场关注,该公司以1.55元发行价格创下创业板开板以来新低,但上市首日高达1943%的涨幅同样创下本世纪最高纪录。行情极致演绎令市场热议IPO价值发现机制失效。除读客文化以外,新股发行价格和发行市盈率持续走低,上市公司募资不足逐渐成为常态。

  在前述提及的某地方证监局组织的座谈会中,部分券商人士就提出新股定价制度的漏洞。

  有券商投行人士反映,新股询价环节中有大量询价机构在最后几分钟内“集中报价”,且报出的价格普遍为低价,存在明显的抱团报价嫌疑。

  根据记者此前从有关人士处了解到的信息,监管部门拟从优化规则和加强监管两方面采取相关措施,维护良好发行秩序:

  第一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完善股票发行定价、承销配售等相关制度规则,优化报价流程,平衡好发行人、承销机构、报价机构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推动市场化发行机制更有效发挥作用。

  第二加强报价机构监管,规范报价行为,重点加大对串价等干扰发行定价行为的打击力度,及时出清不专业、不负责任的机构,督促报价机构完善内控机制,提高发行承销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呼吁审核过程应坚持重要性原则

  在前述提到的某地方证监局组织的券商座谈会中,会上有头部券商表示,今年春节以后,该公司接到赴港上市的需求明显增加,主要因为国内注册制审核从严以后,企业感觉预期不明朗,更愿意去香港上市。这也意味着,部分上市企业资源或分流至境外。

  招商证券投行委在《资本市场前沿》撰文也建议,适当减少事前审核范围和深度,审核过程中坚持重要性原则,增加审核包容度,对于事后发现存在重大问题的项目和企业予以严厉处罚,以此降低社会整体工作量,吸引优秀企业在国内上市。券商中国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