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总市值近7600亿 新三板成为科创板输送主力

  科创板中来自新三板的企业共81家,总体占比27%;总市值近7600亿,其中不乏大公司、硬核企业。

  截至目前,科创板302家公司中来自新三板并已上市交易的公司数量达81家,占科创板总数的26.82%;这批公司总市值7585.61亿元平均市值93.65亿元;其中市值最大为君实生物,市值为537.27亿元;500亿元以上、200-500亿、100-200、50-100亿、20-50亿元、0-20亿元企业对应占比分别为1.23%、12.35%、16.05%、23.46%、35.80%、11.11%。

  和一般意义上认为新三板公司规模较小不同,来自新三板的科创板公司2020年平均营业收入6.53亿,平均归母净利润9355.00万元,并不乏大规模体量公司。

  新三板成为科创板的重要公司来源地,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为主力行业,硬科技公司不少,部分公司具备赛道、研发、行业壁垒、估值等优势: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领域占比分别为28.40%、22.22%、17.28%、14.81%;

  信息技术行业中不乏一些市场稀缺的硬科技成色公司,譬如半导体、芯片产业链的【蓝特光学(688127)、股吧】、思瑞浦等,进口替代、打破“卡脖子”状态的软件公司福昕软件、中望软件等;

  新材料行业中含有部分技术壁垒高的化工领域龙头公司,譬如贵金属催化剂领域的【凯立新材(688269)、股吧】,成核剂、水滑石领域的呈和科技等;

  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里包括部分国防军工概念、护城河雄厚的优质公司,包括钛合金龙头西部超导、光伏设备龙头【奥特维(688516)、股吧】等;

  新能源产业链里包括部分关键环节供应商及龙头公司,譬如储能逆变器龙头【固德威(688390)、股吧】、光伏胶膜核心供应商海优新材等;

  生物医药领域内包括部分创新药研制企业、CRO药企,譬如首家PD-1单抗创新药企君实生物、分子砌块外包服务商皓元医药等。

  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不仅有转板的“估值修复”,还有“募投成长”的驱动,平均“转板”

  涨幅近4倍:收益来源可分为新三板摘牌重新上市后的估值差修复以及优质企业后期成长效应:其中新三板摘牌至科创板上市1月后的估值修复约224%;剩下部分来自于利润成长推动,接近35%企业在估值修复后仍有成长。

  在新三板市场期间的融资提升了这些企业在科创板后期成长性,共有64家企业在新三板市场进行增发融资,平均每家募集资金2.10亿元,约占这批企业摘牌前总市值10.90%。这部分融资支持企业进行规模扩张、研发投入、调整财务结构等行为,有效提升了企业经营效益、保障了研发进程、支撑了中小企业走向更大的平台。

  精选层转板上市途径打通,科创板或有望迎来新鲜血液:自2020年至今新三板申报科创板过会企业84家。

  随着转板上市办法出台,转板上市通道即将打开,随着第一批企业转板上市进入实操阶段的示范效应产生,投资人或可将成长型投资行为前置,提前关注精选层内有潜力的“特精专新”属性标的:一方面是精选层信息披露完整严格,可以更好的跟踪观察;一方面是精选层当前平均估值相对较低,且股价以盈利驱动为主。

  风险提示: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转板上市风险。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