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敬畏市场,是做好的投资很重要的一步

  最近外出调研比较多,也遇到了比较多的同行,交流比较多,有了一些感悟,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同时做着基金管理的工作,导致笔者能接触到的投资者范围特别广,能见到国内最优秀的机构投资人,也能看到每天被股市折磨的一些普通投资者,巨大的反差让笔者对很多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举一个例子,笔者见过很多研究能力极强的机构,基金经理,在市场面前都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敬畏市场,觉得自己能力不够,每天拼命学习,调研,即便非常努力,对于预期收益也不高,目标大多就是能做个年化20%。

  但部分普通投资者反而觉得这个市场是予取予求,能让他赚大钱暴富,要买在底部卖在顶部,甚至还敢加上杠杆博弈,期待通过杠杆赚的更多。对短期暴富充满了渴望,特别喜欢去找短期走势强的股票...

  两种不同的态度呈现的结果就非常清晰了。

  笔者觉得这其中有一个核心问题--我们是否敬畏市场。

  优秀的投资者往往都非常敬畏市场,认为市场不可以操纵,不可以预测,提前假设自己的无能。而亏钱的投资者往往认为市场是自己家开的,可以予取予求随便赚钱...

  体现在具体的投资策略上笔者认为有几个特征。

  第一是不去预测涨跌。

  比如坤坤,他的策略就是一直持有,管你涨还是跌和笔者都没啥关系,市场涨跌这件事笔者没法预测,所以笔者就一直持有好公司了!

  很多投资者总是很犹豫自己持仓的公司要不要卖,什么时候建仓更合适,其实都是想预测涨跌,期待自己能精准的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

  换一个思路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涨了不知道要不要卖就先卖一点,剩下的持有,跌了不知道该不该买就先买一点,再跌再慢慢买,分步来交易,不要对涨跌过于敏感,这样虽然赚不完所有钱,但总能赚到钱。

  面对涨跌愿意去为涨跌找对策,主动承认自己的无能,其实是很好的策略。总想去预测,买到最低卖到最高,99%的人根本做不到,最后结果往往就是坐过山车+赚不到什么钱。

  第二是把握能力圈内的机会。

  对于不了解的行业,大多数机构投资者的态度是hold住,笔者先慢慢了解,了解清楚了再说,不要着急。

  花几个月乃至半年一年市场去了解一家公司是很正常的,笔者知道很多大机构第一次覆盖某家公司时是一定不会入股票池的,只有当研究员完成覆盖调研,加上跟踪了一两个月后才能进入股票池。有可能这一两个月这家公司股价已经涨了,但这件事不重要,研究清楚的优先级远在涨跌之上。

  但很多普通投资者的态度是这个有机会笔者就去这个,那个有机会笔者就去那个,股票涨了就立马担心要涨停马上追进去,股票跌了就感觉要大跌,立马割肉离场。

  这个市场一定是不缺乏机会的,每天市场都有波动,每年甚至每个月市场上都有上市公司股价翻倍,这意味着随时其实都有机会可以把握,我们要做的一定不是珍惜每一个机会把握每一个机会,而是把握自己能够把握的机会。

  第三是愿意去承担亏损。

  这个市场一定有波动,一定有涨跌,有涨有跌,就一定有亏有赚,不可能有人只赚钱不亏钱,无论是谁都一定有在A股亏钱的时候,而且亏钱往往还是常态。

  亏损是非常正常的事,如果我们厌恶亏损,不能承受亏损,就很容易出现了短期亏了就割,回本就割,特别在意自己成本这种事,这种事的结果就是一直赚不到大钱,总是在成本附近徘徊。

  买入成本在投资中其实毫无意义,我们也一定会在投资中遭遇到亏钱,甚至亏大钱,我们应该做的是构建一个合理的投资体系,帮助自己能长期赚到钱,至于短期赚钱与否,真的不重要。

  一年亏钱不要紧,三年能赚钱就好,一只股票亏钱不要紧,构建的投资组合能赚钱就好。

  最后是不要重仓单只股票。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在之前的文章就反复和大家分享过了。

  笔者不认为重仓是不对的,相反如果要博取很高的收益集中仓位是必须的,但重仓的前提一定是充分了解,深度研究,只有当我们对一家公司有很深度的研究,对管理层有很充分的认知后才能去重仓。

  笔者今年持有的一只股票就因为管理层的变化大跌,导致笔者持有的这只股票大比例亏损,这件事的核心就是笔者对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没有充分认知,没有搞清楚几个管理层之间有这么大的个人矛盾...

  这种风险都会亏钱,研究透彻真的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

  很多投资者连公司就没去过就重仓买入,全仓买入,这样的投资又怎么可能有好的效果呢。

  哪怕侥幸买对了好公司,由于没有深度研究和理解,在股价发生波动时一定也是拿不住的,对公司价值没有充分理解即便买了之后就涨大概率涨一点也就卖了,意义不大。

  承认自己无能,敬畏市场,是做好的投资很重要的一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