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为什么追强势股并非赚钱法门?

  追强势股并非赚钱法门的原因?为什么追强势股并非赚钱法门?如何分析追强势股并非赚钱法门?

  股评家有一句口头禅叫做“追强势股”,即买入前期涨得最多的个股。一般认为,强势股可能是一波行情的龙头股,也可以是热点板块中的代表性股票。强势股总能延续一段时间的上涨趋势,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追强势股也常被称为“追涨策略”或“动量策略”,与之对应的另一种策略是“找反弹股”,或称为“反转策略”,即买入前期跌幅最大的个股,寄希望于“跌得越深,反弹越高”。上述两种策略均有不少拥护者,本文将对它们进行一次验证。

  1、基本定义

  我们这样定义“动量策略”:以每个月15号(节假日顺延)作为观察日,对上个月所有个股的涨幅进行排序,找到涨幅最大的100只个股。然后根据公司的市值规模分配资金,买入这100只股票。到下个月15号重新计算月度个股涨幅,得到新的涨幅居前100名公司,对照旧名单,将不在新名单中的个股卖出,得到的资金买入新进入名单中个股。如此反复,保持投资组合持股个数总是100只。买入卖出价格以15号收盘价为准,暂不考虑手续费,也不买入ST类个股。

  与之相对应的是“反转策略”:在上述模拟中将“排名居前”改为“排名靠后”,其他不变。

  2、策略收益的统计

  在过去的6年里,按照该策略进行操作的投资收益令人吃惊,不论哪种方法,其收益都明显低于沪深300指数的收益。也就是说,长期来看,“追强势股”和“找反弹股”都不能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计算交易成本后,还可能让投资者亏损。

  3、从失败策略中寻找赚钱法门

  这两种策略虽然都失败了,但却显露出成功的法门。注意到强势股和反弹股分别对应了涨幅最大的和涨幅最小的个股,它们都没有超额收益,超额收益去哪里了呢?一个推测是,超额收益集中到涨跌幅排名居中的个股。若将选股规则改为“取上个月涨幅排名靠中间的100只个股”,其他规则不变,6年累积收益率695%,同期沪深300指数收益仅为236%。也就是说,追涨不赚钱、反转也不赚钱,找那些跟着大盘一起走的个股,反倒有可能找到黑马。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规则并非一成不变。在2007年至2010年,找居中个股的方法具备明显优势,而在2005年至2006年,优势并不明显。但总的来说,超额收益是存在的。

  “强势股”很吸引眼球,但根据统计结果,追强势股总是不合适的。投资者可能注意到了某只个股连续涨停,却没注意到某些个股涨得多,跌得也深。平均来看,这种策略没有价值

  寻找投资策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海量的信息里,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加以甄别、分析,从失败策略中发现新的价值,更好地掌握数据、分析数据、理解数据、应用数据,这就是量化基金的最主要工作。以上是股票知识网为您介绍的追强势股并非赚钱法门,更多相关知识,请多关注股票知识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