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波浪理论与道氏理论区别

有人说道氏理论告诉人们何为大海,而波浪理论指导人们如何在大海上冲浪。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波浪理论与道氏理论的关系。波浪理论中有很多道氏理论的痕迹,波浪理论把道氏理论更加具体化和数字化了。按查尔斯·道的说法,市场的主要趋势是广阔、吞没一切的“潮流”,这个潮流被“波浪”或次级的反作用和反弹所打断。 小规模的市场运动是波浪上的“波纹”。除非后者能形成一条线(定义为在5%的价格波动范围内,至少持续三周的盘档结构),否则通常无足轻重。道氏理论大师威廉·彼得·汉密尔顿、罗伯特·雷亚、理查德·罗素和E.乔治·施佛进一步发展了道氏理论,但从未改动过它的基本原则。

正如查尔斯·道曾注意到的那样,航标可以随着海水的涨落被冲到海边的沙滩上,以指明潮水的方向,这同用走势图来表示价格是如何运动的完全一样。由经验得出的道氏理论基本原则是,既然两个平均指数都是同一个海洋的组成部分,那么一个平均指数的潮汐作用应与另一个相协调才可靠。 因此,仅由一种平均指数形成的趋势向价格新极点的运动,是一种被认为缺乏其他平均指数“印证”的新高或新低。艾略特波浪理论与道氏理论有着一些共同点:如果说道氏理论对趋势作出了比较完善的解释,那么波浪理论则定量分析了趋势,对市场进行非常细致地刻画。 波浪理论提出了一套相关的市场分析理论,提炼出市场的13种形态或波型。在上升的推动浪期间,市场应是一个广泛性强的“健康的”市场,而且其他平均指数也印证了这种活动。 调整浪和终结浪在行进过程中,更可能出现的是不同平均指数间的背离,或称缺乏印证。理论的追随者还发现了一轮市场上升过程中的三个心理“阶段”。波浪理论验证了大部分的道氏理论,但道氏理论没有验证波浪理论,因为艾略特的波浪作用概念有一种数学基础,它只需要研判一种市场平均指数,而且根据特定的结构展开。但是,两种手段都以观察为基础,并在理论和实践上相辅相成。3.波浪理论考虑的因素波浪理论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1)股价趋势所形成的形态;(2)股价趋势图中各个高点和低点所处的相对位置,即比例关系;(3)完成某个形态所经历的时间的长短。 其中在这三个要素中,股价的形态最为重要,是波浪理论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波浪的形状和构造。弄清比例关系,通过测算各个波浪之间的比率,可以确定股价的回撤点和将来可能达到的位置,用时间则可以验证某个波浪形态是否已经形成,波浪形态的完成时间还可以验证波浪的形态和比率,而各浪之间的波幅比例和时间比例大多符合黄金分割比例。 以上三方面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形态、比例和时间。这三个方面是波浪理论首先应考虑的。其中,以形态最为重要。

形态与波浪理论的关系形态的发展和波浪理论是分不开的。任何主力建仓都会留下痕迹,因为大多数主力都希望在底部大量买进,所以经常会出现底部反复震荡,拉高打压的走势。我们根据经验可以发现很多经典的形态,比如W底、头肩底、三重底等等。但是对于一般的投资者,只会简单地根据形态进行判断,并不明白它们形成的原理,自然就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并举一反三。 在实战的过程中,形态的发展和波浪理论的运行是分不开的,5浪上涨3浪调整的过程就是各种形态形成的过程,比如头肩底和W底。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一些典型形态的分析过程,以便于在实战中更好地应用。 例如我们了解到头肩底形成过程如下:股价的下跌会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大多数都会有5波下跌,那么头肩底的左肩就是下跌4浪的反弹所形成的。 股价经过反弹后又继续做第5浪下跌,如果第5浪创出了新低,并最终确认为最低点,然后开始新的一轮上涨,那么右肩就是股价在经过第1浪上涨后进行第2浪回调后形成的,这样,股价经过下跌4浪、5浪,上涨1浪和2浪后形成头肩底,当然真正的头肩底需要确认,当上升3浪成功超过了左右肩的连线后,头肩底彻底完成,新的主升浪随即展开。很多投资者就是根据这种判断来选择买入点的。 所以,明白了形成过程,自然对头肩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肩头就是下跌浪的最低端以及上升浪的开始端所形成的。原来头肩底是下跌浪尾声和上升浪的开端所共同形成的。这样我们就非常清楚地把波浪理论知识和一般的形态判断结合在一起,就不会机械死板地套用一般的形态理论来判断。比如,如果一个形态非常像头肩底,但是前期并没有明显的5浪下跌,这个时候就要当心了,很有可能是下跌中继,并非真正的底部。我们就要留心,这可能并不是最低端,很可能只是下跌中断,而真正的底端也许并未来临。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明白,要研究形态,就必须研究波浪理论,研究好波浪理论就完全明白了经典形态。长期研究自然会形成明显的节奏感,踏准节奏是快乐投资的前提。对形态了解越透彻,越能很好地把握好投资的时机。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