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什么是股票回购?股票回购有什么适用的条件和环境?

什么是股票回购?股票回购有什么适用的条件和环境?下面就是详细内容介绍: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自身现金或者通过债务筹资购回自身发行在外的股份的行为。股票回购在公司资产重组中属于公司收缩的范围,是一种通过减少公司实收资本来调节资本结构的重要手段,它与股份扩张一样,都是股份公司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环境下采取的经营策略。 公司的回购说明公司认为自己的价值被市场低估了,同时,回购的信息表明公司对未来财务状况的信心,包括充足的现金流、良好的偿债能力等。这些正面的信号对于维护股价的稳定作用很大,尤其是在管理层宣布以超过目前市场价格的巨额溢价要约回购时,其对市场带来的正面冲击更大。从另一个角度看,虽然回购的公告也意味着管理层承认目前资金没有有利的投资机会,但根据财务代理理论,在没有合适投资机会的情况下,管理层应该将自由现金流返回给股东,让股东自己做出投资决策。回购行为让投资者看到,管理层不会将企业现金用于不明智的并购或者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因此回购所传递出的信号往往被市场视为重要的正面消息,公司股价往往也有很好的表现。 当公司回购自己股票时,资产流向股东,从债权人角度看,股票回购类似于现金红利。公司往往也将股票回购作为一种回报股东的手段。但是股票回购和股利分配仍然有显著的不同。其一,股利分配是按照持股比例的,而股票回购不一定按比例进行。相应的,股利分配时,所有股东同等对待,而股票回购并不一定;其二,在股利分配时,股东没有放弃对未来公司的剩余索取权,而在回购情形,股东放弃其在公司所有者权益中的部分股份。其三,股利分配往往包括公司的一小部分财产,而股票回购可能会涉及公司的重大财产。其四,股利分配一般要求持续性和稳定性,如果公司突然中断股利分配,往往会被认为是公司的经营出现了问题,而股票回购是一种特殊的股利政策,不会对公司产生未来派现的压力。由此可以看出,股票回购相对于股利支付更具有灵活性,因而受到上市公司的欢迎。 在公司股价大幅下跌时,公司通过公开回购股票,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的作用稳定股价。其一,公开市场的回购直接增加股票的需求量,改变股票的供需力量对比,有利于稳定股价。其二,从股票回购的财务效应中可以看出,当存在公司债务和所得税时,回购将使得公司的财务杠杆改变,公司的价值将发生改变。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低时,公司的价值将增加。其三股票回购向市场传递了积极正面的信号,从而有利于稳定股价。 然而,在上市公司和股东获得一系列好处的同时,债权人可能成为股票回购的受害者。如果以现金进行股票回购,将减少上市公司的现金和其他可变现资产,直接减少上市公司可用以偿债的物质基础,降低了公司的流动资产和偿债能力,增加了债权人的风险。若以债务融资来筹集回购资金,将明显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增加债权人损失的风险。 股票回购有适用的条件和环境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A公司现有1亿总股本、净资产10亿元、每年净利润1亿元,对应每股净资产为10元、每股收益为1元。A公司决定动用2亿元闲置资金用于回购股本,共回购2500万股。回购完成后,公司的总股本减为7500万股,净资产减为8亿元,盈利能力1亿元不变,由于总股本变小,每股净资产增厚为10.67元,每股收益增加为1.33元,分别比回购前增加6.7%和33%。显然,A公司的回购行为增加了股东回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尽管股份回购有诸多好处,但也有适用的条件和环境。那么什么条件下的上市公司最有可能实施股票回购呢? 首先,从实施股本回购的外部环境看,必须是公司股价比较低时才可以进行回购。如果资本市场比较活跃,公司股票定位比较合理甚至高估,那么此时上市公司自然缺乏回购自身股票的动力。相反如果市场处于熊市,股票价格低于其合理的定位很远,那么上市公司此时回购,由于回购价格低于实际价值,显然可以达到增厚每股价值的目的。如果某企业是行业内长期的优势企业,而且股价跌破净资产,此时回购股份通常是不错的选择。 其次,上市公司必须有足够的现金或现金流良好。股份回购意味着现金的直接流出,拥有大量闲置资金、现金流比较充裕的公司进行股份回购,不至于在回购股份后出现现金流严重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营运资产明显减少等对公司业绩有直接影响的不利因素,相反可以增加公司每股盈利,提高股票市值。反之,如果上市公司本身现金流匮乏,显然无力进行股份回购,即使勉力为之,也会对后继经营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股东长期价值的实现。 第三,某种程度上讲,回购股份表明上市公司没有找到比回购股票更好的投资项目。如果行业或上市公司进入成熟期,发展机会有限而现有现金流良好,那么股份回购不失为一种选择。此外经济进入收缩期时,因投资机会匮乏,上市公司选择回购的案例也会增加。但如果所处行业发展很快,投资机会较多,积极投资主业来提高股东回报应是上市公司的第一选择。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