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熊猫资本因合伙人文化导致集团分裂?企业管理应该怎么做

  “中国人骨子里不相信合伙人文化。他们相信开明君主,中国散货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熊猫资本的合伙人李论两年前感叹道。

熊猫资本李论.png

  从去年开始,熊猫资本体系逐渐分裂为两个团队:李论是独立的,主要以大消费轨道为主;而梁维宏和李心毅则专注于技术、医疗保健和研发。需要解释的一个背景是,毛圣博作为最初的合作伙伴之一,于今年7月底离开。

  严格来说,熊猫资本目前并没有“分家”,品牌、中后台共享(中后台由李论)控制,费用均摊。然而,许多接近熊猫资本的人士表示,随着熊猫二期基金的投资完成,两个团队未来“非常有可能”分别筹集资金。过去,四个伙伴经常一起见面,但现在李论和梁维宏和李心毅已经单独见面了。”

  曾经,熊猫资本一度是VC  2.0时代的典型代表,其倡导的“四合人制”一度被视为基金合伙人精神的先进力量。但是现在事情变了。

  2016年,在摩拜自行车“千万美元”B轮融资中,时尚默默无闻的熊猫资本成为其主要投资者。自那以来,随着摩的估值飙升,这只年轻的基金在众多风投中脱颖而出。事实证明,熊猫资本的赌博是对的。2018年4月,美团以27亿美元收购摩拜为熊猫资本赚取了超过11倍的回报,也是熊猫资本目前最高的单笔回报。

熊猫资本.png

  当然,这和李论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他一直觉得摩应该有机会成长为“拥有数十亿美元,甚至两三十亿美元的大企业”。在决定摩拜自行车命运的董事会上,李论也是唯二投反对票的人,另一位是时任摩CEO的王晓峰,摩拜之后,熊猫资本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竞争性项目,如步奥旅游、公婆、何英机器人,等,其中许多项目成功进入了下一轮融资。筹资也在快速推进。2018年7月,熊猫资本宣布完成第二期人民币基金的签约和交付,规模为7亿元。

  理论上弹药充足的情况下,熊猫手速应该更快,但现实并不是如此。根据企业名片,2019年熊猫有13个手办项目,但比2018年的19个减少了1/3。除了创投环境逐渐低迷(2019年是创投圈近五年最不活跃的一年),还有其他原因吗?

  到2019年,熊猫资本的四个合伙人已经有了嫌隙。很容易想象“四人平权”是偶数设定的逻辑,投票后很有可能出现2: 2的僵局。当然,即使是“奇数”配置的合作伙伴也不一定能取得出色的效果。一些LP的人告诉36,很多合伙人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能够互补往往被认为是加分项,但有两点是关键:第一,合作伙伴之间一定要有深度的合作,最好是“共同分享金钱”的经历可以算是知根知底;其次,几个合伙人之间必须有明显的意见领袖;否则就要有明确的分工,有自己的管辖范围,不要有太多的重叠,这是为了保证决策的效率。

  熊猫资本四位合伙人虽然是商学院的同学,但从来没有“一起分钱”的的深切经历。另一方面,在过分强调平等的氛围下,意见领袖的形象似乎很模糊。最后的分离,也是一个稳定、理性、互相尊重的大团圆结局。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