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股票入门知识:从大盘上主要看哪些内容

股票入门知识:从大盘上主要看哪些内容

看盘就是对盘面信息的综合研判,既要细致地观察盘面的一举一动,又要将它融入到历史走势和市场环境的整体之中。具体来说,看盘时要将大盘或个股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委比、外盘、内盘,成交价、均价、涨跌幅度、量比,以及图中所出现的黄(白)色曲线、红(绿)色柱状线等变化情况记录下来,或记在脑子里。只有把它们看清楚后,投资者才能对盘面作出分析、比较,正确判断大盘或个股即时走势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股票入门知识:从大盘上主要看哪些内容

1.看开盘时集合竞价的股价和成交额

看是高开还是低开,就是说,和昨天的收盘价相比价格是高了还是低了。它可揭示出市场意愿期待今天的股价是上涨还是下跌。成交量的大小则表示参与买卖的人的多少,它往往对一天之内成交的活跃程度有很大的影响。

2.看在半小时内股价变动的方向

一般来说,如果股价开得太高,在半小时内就可能会回落;如果股价开得太低,在半小时内就可能会回升。这时要看成交量的大小,如果高开又不回落,而且成交量放大,那么这个股票就很可能要上涨。看股价时,不仅看现在的价格,而且要看前一天的收盘价、当日开盘价、当前最高价和最低价、涨跌的幅度等,这样才能看出现在的股价是处在一个什么位置,是否有买入的价值,看它是在上升还是在下降之中。一般来说,下降之中的股票不要急于买,而要等它止跌以后两买;上升之中的股票可以买,但要小心不要被它套住。

3.看开盘后股票涨跌情况

一天之内股票往往要有儿次升降的波动。你可以看你所要买的股票是否和大盘的走向一致,如果是的话,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盯住大盘,在指数上升到顶点时卖出,在指数下降到底部时买入。这样做虽然不能保证你买卖完全正确,但至少可以卖到一个相对的高价和买到一个相对的低价,而不会买一个最高价和卖一个最低价。通过买卖手数多少的对比可以看出是买方的力量大还是卖方的力量大。如果卖方的力量远远大于买方,则最好不要买。现手说明计算机中刚刚成交的一次的成交量的大小。如果连续出现大量,说明有多人在买卖该股,成交活跃,值得注意;如果半天也没人买,则表示该股交投不活跃。现手累计数就是总手数,总手数也叫做成交量。有时它是比股价更为重要的指标。总手数与流通股数的比称为换手率,它说明持股人中有多少人是当天买入的。换手率高,说明该股买卖的人多,容易上涨。但是如果不是刚上市的新股,却出现特大换手率(超过50%),则该种股票常常在第二天就下跌,所以最好不要买入。

涨跌有两种表示方法,有时证券公司里大盘显示的是绝对数,即涨或跌了几角几分,一目了然。也有的证券公司里大盘上显示的是相对数,即涨或跌了百分之,几,这样当你想知道涨跌的实际数目时就要通过换算。

在公司分红时要进行股权登记,因为登记日第二天再买股票就领不到红利和红股,也不能配股了,股价-般来说是要下跌的,所以第二天大盘上显示的前收盘价就不再是前一天的实际收盘价,而是根据该成交价与分红现金的数量、送配股的数量和配股价的高低等结合起来算出来的。如果是分红利,在显示屏幕,上就写作“DR**”,叫做除息;如果是送红股或者配股,就写作“XR**”,叫做除权;如果是分红又配股,则写作“XD**”,叫做除权除息。这一天就叫做该股的除权R或除息日(除权除息日)。

计算除息价的方法比较简单,只要将前一天的收盘价减去分红派息的数量就可以了。例如,一只股票前一天的收盘价是2.80元,分红数量是每股0.05元,则除权价就是2.75元。计算除权价时如果是送红股,就要将前一天的收盘价除以第二天的股数。例如,一只股票前一天的收盘价是3.90元,送股的比例是10:3,就要用3.90元除以(1+3/10),也就是除权价为:3.9/1.3=3.00元。配股还要把配股时所筹集的饯加进去。例如,一只股票前一天的收盘价是14元,配股比例是10:2,配股价是8元,则除权价为(14x10+8x2)/(10+2)=13元。

经过一天的交易后,如果收盘的实际价格比算出来的除权除息价格高,就称作填权填息;反之,如果实际收盘价比计算出来的价格低,就称作贴权贴息。这往往与当时的市场形势有很大的关系,股价上升时容易填权填息,股价下跌时则容易贴权贴息。在市场形势好的时候,人们往往愿意买入即将配股分红或刚刚除权的股票,因为这时容易填权,即股价很容易在当天继续上涨,虽然收盘时股价可能看上去比前一天低,而实际上却是上涨了。

4.从买盘和卖盘看庄家意图

实时盯盘的核心是观察买盘和卖盘,股市中的主力经常在此挂出巨量的头单或卖单,然后引导股价朝某一方向走,并时常利用盘口挂单技巧,引诱投资人作出错误的买卖决定,因此注重盘口观察是实时盯盘的关键,而买卖队列功能可以更有效地发现主力的一举一动,从而更好地把握买卖时机。买卖队列实战应用技巧如下:

①从上压板、下托板看主力意图和股价方向。大量的卖盘挂单俗称上压板;大量的买盘挂单俗称下托板。无论上压下托,其目的都是为了操纵股价,诱人跟风,且股票处于不同价区时,其作用是不同的。当股价处于刚启动不久的中低价区时,主动性买盘较多,盘中出现了下托板,往往预示着主力做多意图,可考虑介入追势;若出现了上压板而股价却不跌反涨,则主力压盘吸货的可能性偏大,往往是大幅涨升的先兆。当股价升幅已大且处于高价区时,盘中出现了下托板,但走势却是价滞量增,此时要留神主力诱多出货;若此时上压板较多,且上涨无量时,则往往预示顶部即将出现,股价将要下跌。

②隐性买卖盘与买卖队列的关系。在买卖成交中,有的价位并未在买卖队列中出现,却在成交一栏里出现了,这就是隐性买卖盘,其中经常蕴含庄家的踪迹。一般来说,上有压板,而出现大量隐性主动性买盘(特别是大手笔),股价不跌,则是大幅上涨的先兆;下有托板,而出现人量隐性主动性卖盘,则往往是庄家出货的迹象。

③对敲。即主力利用多个账号同时买进或卖出,人为地将股价抬高或压低,以便从中获益。当成交栏中连续出现较大成交盘,且买卖队列中没有此价位挂单或成交量远大于买卖队列中的挂单量时,则十有八九是主力刻意对敲所为,此时若股价在顶部,多是为了掩护出货;若是在底部;则多是为了掩护吸货。

④大单。即每笔成交中的大手笔单子。当买卖队列中出现大量买卖盘且成交大单不断时,则往往预示着主力资金动向。

⑤扫盘。在涨势中常有大单从天而降,将卖盘挂单悉数吞噬,即称扫盘。

在股价刚刚形成多头排列且涨势初起之际,若发现有大单一下横扫了买卖队列中的多笔卖盘时,则预示主力正大举进场建仓,是投资人跟进的绝好时机。

5.看支撑位和阻力位

(1)什么是支撑位

支撑位是一个价位,在这个价位上需求足够强大,能阻止价格的进一步下降。

当价格下落到接近支撑位的时候,买方更倾向于买,卖方更倾向于不卖。当价格到达支撑位的时候,需求将会超过供给从而阻止价格跌破支撑位。当然,支撑位不是总能坚持住的,支撑位的下破预示供给战胜了需求。跌破支撑位,表明新的售出意愿的产生以及买进意愿的缺乏,卖方降低了预期,愿意以更低的价格出售;买方不会头进,直到价格跌破支撑位,甚至创出新低。支撑位一旦跌破,一个新的支撑位将会在更低的价位建立。

(2)什么是阻力位

阻力位是一个价格价位,在这个价位上供给足够强大,能阻止价格的进-步上升。

当价格上升到接近阻力位的时候,卖方更倾向于卖,买方更倾向于不买。当价格到达阻力位的时候,供给将会超过需求从而阻止价格上破阻力位。当然,阻力位不是总能守住的,阻力位的上破预示需求战胜供给。上破阻力位,表明新的买进意愿的产生以及卖出意愿的缺乏,买方增加了预期,愿意以更高的价格买入;卖方不愿意卖出,直到价格上破阻力位,甚至创出新高。阻力位一旦涨破,一个新的阻力位将会在更高的价格层面建立。

支撑位和阻力位代表供需力量相遇的关键点。在金融市场,价格受过量的供给(下)和过多的需求(上)驱动:当需求旺盛时,价格提高;当供给增加时,价格下降;当供给和需求平衡时,价格在一个狭窄区间上下波动。

(3)明显的阻力位有以下几处

①前收盘。当日开盘常会有大量股民以前收盘价参与竞价交易,若指数低开,表明卖意甚浓。在指数反弹过程中,-方面会遭到新抛盘的打击,另一方面在接近前收盘时,前面积累的卖盘会发生作用,使得多头轻易越不过此道关口。

②今开盘。若当日开盘后走低,囚竞价时积累在开盘价处大量卖盘,因而将来在反弹回此处时,会遇到明显阻力。

③前次高点。盘中前次之所以创下高点,是因为此处有明显的卖盘积压,当指数在此遇阻回落又再次回升时,此处就成了阻力位。

④前次低点。如果股指在前次低点失去支撑,会有相当多的做空力量加人拋售行列,当股指反弹至此时,就会遇到前次未成交的卖盘的阻力。

⑤均线位置。技术派格外看重短线运行中的5日线、10日线,一旦指数爬升至此处,会有信奉技术指标的短线客果断抛售,故而阻力形成便十分自然。

⑥整数关口。由于人们的心理作用,一些整数位置常会成为上升时的重要阻力,如大盘指数1400、1500、1700点、个股价位10元、20元大关等。特别是一些个股的整数关口常会积累大量卖单。

关注阻力区的目的足为了卖在最高点或次高点。

(4)明显的支撑位有以下几处

①今开盘。若开盘后走高,则在回落至开盘价处时,因买盘沉淀较多,支撑便较强。道理与阻力位相似。

②前收盘。若指数(或股价)从高处回落,在前收盘处的支撑也较强。

③前次低点。上次形成的低点区一般会成为人们的心理支撑,其道理也与阻力区相同。

④前次高点。前次高点阻力较大,一且有效越过,因积淀下的买盘较多,因此再次回落时,般会得到支撑。

⑤均线位置。主要是5日线.10日线等。

⑥整数关口。如大盘指数从1700点跌至1400点时,自然引起人们惜售,因为人们认为大盘破1400点不易,又如股价从高处跌到10元整数位处也会得到支撑。

判明支撑是为了争取在低位区买进。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