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这位基金经理投资科技股,寻求基本面与技术面共振的投资机会

在公募基金经理的圈子当中,“新生代”基金经理李耀柱同时也是一位投资的“新鲜派”。他不仅有圈子中罕见的交易员背景,对市场感觉敏锐,同时,他研究债券、长期跟踪科技股,视野开阔、能量满满。寻求基本面与技术面共振的投资机会,在李耀柱看来,并非不可能。

集研究派+ 实战派于一体

在国内基金公司当中,基金经理一直有两大派系的存在,一种是研究员出身的研究派,另外一种是交易员出身的实战派。其中,李耀柱属于少见的集研究经验和交易实战经验于一体的基金经理。他在从事交易和研究工作期间对投资的坚持和思考,让他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公募基金经理成长路。

说起成长,李耀柱追溯了2007 年的超级大牛市,他的投资生涯事实上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2006 年,李耀柱拿着家里给的本金,在牛市的氛围中一举赚了3 倍,对于当时还是大学生的他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但很快,在金融海啸的袭击下,2008 年A 股港股暴跌,利润回撤了大部分。这让他认识到专业投资的重要性,后来到香港学习金融工程。研究生毕业之后,李耀柱进入了广发基金中央交易部担任股票交易员,一做就是4 年。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交易员的工作就是听指令、下单。但其实机构的交易员工作并非仅是下单,他还需要拥有专业的判断,这对李耀柱来说是很好的锻炼。在担任交易员期间,初出茅庐的李耀柱密集接触到当时广发基金最优秀的一批基金经理,这些如今投资圈中的大佬,都成为李耀柱投资道路上的导师,让他受益颇丰。交易员的身份,让李耀柱可以直接观察到每一位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勤奋好学的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基金经理们请教买卖股票的逻辑和对基本面的看法,并让其慢慢地形成了注重基本面的投资理念,投资能力快速成长。

“我发现每位基金经理买股票背后都有很深的逻辑作为支撑,他们有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框架,这也促使我形成了自己的投资理念,那就是长期投资制胜之道是从基本面出发,选股票一定要选好的行业,公司治理非常重要。”也正是因为这样,4 年的交易员生涯之后,李耀柱又开始转到研究员的岗位上,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研究和挖掘日益深入,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选股逻辑。首先,投资要选择好的赛道,要选择至少未来3~5 年处于高速发展的景气行业。第二,从好行业当中筛选优秀的公司。如何选公司,李耀柱从前辈们的经验中总结认为,可以从公司管理层入手,优秀的管理层是支撑公司发展格局的基础。

在这样的投资逻辑下,李耀柱在2016年11 月管理自己的第一只主动型基金——广发沪港深新起点的时候,就开始专注于精选这种好行业当中的好公司。从广发沪港深新起点的定期报告可以发现,从产品成立伊始,腾讯控股就一直稳居该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

2017 年,腾讯控股大涨了114%,而李耀柱管理广发沪港深新起点当年录得49.79% 的回报,在195 只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4。为什么买腾讯控股?李耀柱的逻辑有两个。腾讯背靠游戏行业,科技的发展会推动游戏行业越做越大,未来人们在虚拟生活和的现实生活的时间将各占一半,腾讯在游戏领域的发展空间相当庞大。腾讯有前沿的技术、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是绝对领先的龙头。

寻找技术面与基本面共振机会

2018 年3 月份,中美贸易战的打响让全球市场暗流涌动。3 月23 日,恒生指数遭遇“黑色星期五”,盘中惊险失守三万点。但在周末过后的两个交易日,随着市场忧虑情绪的缓解,恒指连续反弹。

趁着反弹,李耀柱果断地进行了大笔减仓。果不其然,贸易战升温,恒生指数在随后几天内再度跌穿三万点。在这个时候,躲过了一波大跌的李耀柱又开始慢慢提升仓位。对李耀柱来说,这样的操作并非炫技,而是多年交易员的经验练就的敏锐盘感。“4 年的交易员生涯,让我对市场的波动非常敏感。”李耀柱说,在3 月26日的港股反弹中,他首先观察到开盘时的大量卖单,其次就是沪港通资金跟进量少,说明追涨的资金并不多,而贸易战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预计会在一段时间让港股处于震荡阶段。正是这种交易员练就的观察力,让他果断做了减仓的决定。

除了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把握,李耀柱对行业和个股趋势也有独到的判断。早在2013 年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到来之前,他凭借敏锐的市场感觉提前捕捉到了这波行情,在担任研究员期间,他向基金经理推荐了唯品会、奇虎等具备互联网基因的优质公司。

与他喜爱的科技行业一样,李耀柱在生活中也是个兴趣广泛、乐于接受学习新鲜事物的80 后。在担任研究员期间,他几乎什么行业都有所涉猎。在广发国际业务部期间,他一个人就关注了五六只行业指数,从医疗保健、房地产、农业、生物科技到债券,他几乎全面覆盖。他甚至还管理过一只债券基金。一直专注股票投资的他,为了管好广发亚太中高收益债券型基金,他趁周末和假期加强学习宏观策略和债券投资知识,并在2015 年和2016 年分别录得了16.30% 和13.41% 的回报,同类排名分别为4/108 和23/130。

除此以外,李耀柱还是一个编程爱好者。为了扩大股票的覆盖面,李耀柱请了一位量化投资的助手,帮助他利用量化模型通过特定的量化指标找到好公司。在积累了交易技术、多方面研究能力之后,回到投资,李耀柱认为,投资的本质还是应该去寻找那些能够穿越周期的价值,回归基本面本身。“寻找基本面与技术面共振的投资机会并非完全不可能。”李耀柱解释道,在他看来,找到好的公司是获取长期收益的基础,而当市场出现趋势性风险的时候,则可以利用自己的交易实战经验做好仓位管理,规避风险。

如何识别优秀的科技公司?

哪些行业会引领未来?在李耀柱看来,非科技莫属了。从近代历史的角度来看,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一场科技革命。现在,中国经济已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以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为内在驱动力的企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改革引导“独角兽”回归,A 股市场的科技股格局将会重塑,科技类主题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一条投资主线。

如何找到优秀的科技公司呢?根据多年跟踪科技股的经验,李耀柱认为,科技公司成长的背后有三个重要的原因。优秀的科技公司都有核心的灵魂人物。乔布斯对苹果近乎偏执的坚持、亚马逊的索贝斯在“对长远目标例行‘签到’”理念下对技术的不断投入等,这些灵魂人物的视野与洞察力是一般投资人无法比拟的。只有在这样的灵魂人物带领下,科技公司才能够不惧股东为实现短期利益的胁迫,坚持公司长期利益,坚持按照既定战略布局。

灵魂人物固然重要,但是公司所在的赛道也非常重要。在判断一家公司未来趋势时,首先要判断公司所在的赛道是不是一个未来值得投资的赛道,公司所投入的方向是不是这个赛道上面必需的元素。当下,李耀柱看好的科技领域包括互联网、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无人驾驶等行业。公司的核心壁垒和体制也是很重要的元素。一个公司是否有一个合理的KPI 设置,是否有强大的团队,团队内部是否有狼性的团队进行竞争都是一个公司是否可以优胜于同行和自我进化很重要的特点。

“具备上述条件的科技公司,我们都认为是优秀的未来有增长的潜力的公司。”李耀柱表示,投资者都喜欢用财务指标来衡量一家公司的投资价值,如在成长股中用得很多的PEG 指标市盈率(P/E)/企业利润增长率(Growth)。但在其看来,投资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按照彼得林奇的选股标准,PEG 小于1 的公司估值是合理的,但超过1 的公司是否就不值得投资?李耀柱认为,这还得具体看投资标的的成长性以及投资人的风险收益目标。

作为一名追求长期收益的投资人,他会关注财务指标,但更关注公司的商业模式、企业经营、竞争优势。“所以回归的科技股的投资,合理的估值是我们进行投资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李耀柱指出,此外,灵魂人物的方向、公司所处的赛道和公司的核心壁垒以及体制才是他重点考量的因素。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