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大跌后的港股,破净和建仓

“病势缠绵”的港股近几日表露出反弹势头。昨天港股三大指数齐齐高开,继24日大涨7.06%后,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已经连续三日上涨。

实际上,经历过前期的大跌后,大资金已经偷偷进场布局。除了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景顺长城基金、鹏华基金等多家公募陆续发行设立主投港股的基金外,博时、创金合信、嘉实基金等公司甚至拿出了真金白银,自购旗下的港股基金。更别说还有20余家海外头部基金也在纷纷加仓港股。

是什么给了头部资金果断加仓的勇气?港股科技板块又缘何奏响了反弹的第二篇章?

原来,港股“破净”了。市场分析普遍认为,港股未来下跌空间有限,新经济、互联网等板块值得重点关注。

#1  何为“破净”?

8月22日,兴业证券发布报告,

截止8月20日,恒生指数市净率跌破1至0.98倍,恒生国企指数市净率水平为0.92倍,分别位于2002年以来的1%和9%分位数水平。

恒指PB位于2002年以来的1%分位,什么水平?就是说当前这个估值,已经比2002年以来99%的时间都还要低了。

市净率PB,是市值与净资产的比,跌破1,意味着市值比净资产更便宜。

“港股核心资产良心大甩卖”,这种机会不常有。此前,恒生指数只有三次主要的破净区间,分别发生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16年A股熔断、和2020年3月全球疫情高峰港股持续下跌的阶段。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恒指破净的下一幕,一般来说都是上演“绝地大反击”。

资料来源:iFind

观察恒指点位和PB走势即可发现,每次恒指破净后,都会在其后的1~2年内喜迎价值重估。

本人做了个简单的小计算。

如果你在1998年8月7日买入恒指ETF,3个月、6个月、1年、以及1年半后的收益率分别为:44.47%、30.22%、84.45%和131.23%。

如果你在2016年1月7日,恒指PB再一次跌到0.98时买入恒指,3个月、6个月、1年和1年半后的收益率分别为:0.33%、1.84%、10.94%和24.73%。

如果你因为前两次的操作发了点小财,于是坚信恒指破净后的上涨定律,又一次在2020年3月6日买入恒指,3个月、6个月、1年和1年半后的收益率分别为:-5.24%、-5.95%、9.16%和10.1%。

所以对于热衷于炒短线的投资者,“破净即买入”恐怕不能为你带来特别立竿见影的回报,甚至可能还要忍受股价的持续下行。但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破净却不失为一个重要的拐点提示。

而且,前三次破净时,恒指主要还是以低估值、低市净率的金融板块为主要权重行业。近几年来,随着市场和指数政策的不断优化,港股新经济板块的权重不断提升。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鲍海洁曾在今年二季度表示,港股市场的日均成交金额中来自新经济公司的占比,由2018年的4%提升到2021年一季度末的20%。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