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从众行为对股价波动的影响是什么?

从众行为所具有的学习与模仿特征使得众多投资者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削弱了市场基本面因素对未来价格走势的作用。本来,未来股票价格变动的内在基础是未来上市公司的盈利及基于此而付给的股息红利,可是未来如何发展的不确定性非常之大,这种不确定性既包括宏观经济方面的财政预算、贸易状态、汇率变化、利率变化、物价水平;也包括微观方面的公司收益状况、新项目启动、分配方案等,以及特殊的不确定性如公司的资产重组,等等。而投资者能够获得有关这些不确定性方面的变动信息的途径和能力非常有限,并且这些信息在投资者之间很不对称,这时候,缺乏信息的投资者主要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取得信息,认为别人买进股票可能是他有利好信息,于是也跟着买进,别人卖出股票可能是他有利空信息,于是也跟着卖出。

这种“从众行为”产生了跟着别人走的“羊群效应”。这样,任何市场投资者的判断所致的行为,都会成为市场其他投资者推测所形成的链条的一环,从而市场中一个微小的事件所致的心理冲击,都有可能放大为市场中大多数投资者的影响因素。这样就会形成同频振荡,使共振成为股价波动的重要源泉。当许多投资者在同一时间买或卖相同的股票时,对该股票将产生超额需求或超额供给,从而导致单个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

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数量和金额都远远大于个体投资者,其从众行为所产生的股票的需求变化对股票价格波动具有更大程度的影响。相对于千差万别的个体投资者,机构投资者通常关注同样的市场信息,采用相似的经济模型、信息处理技术、组合及对冲策略,在投资行为上具有较高程度的同质性。当出现重大利好或利空事件时,出于从众的心理,机构投资者会争相买进或卖出股票,此时买卖压力将超过市场所能提供的流动性,进而导致股价的不连续性和“雪崩效应”(cascade effect)。

从众行为对股价波动的影响是什么?

例如,Brady Committee(1989)的分析认为,许多机构投资者普遍采用动态对冲策略进行组合保险,当初始的价格下跌发生时,采用电脑程序交易的机构投资者纷纷抛出期货进行平仓,这使得指数期货价格相对于现货指数出现贴水,从而进一步触发与组合保险相关的卖盘。另一方面,指数期货的大幅贴水促使指数套利者卖出股票,同时买进期货,这些行为加速了价格的下跌,进而导致严重的流动性压力,使股价出现剧烈的波动。正如前面文献综述时所提到的,许多研究者一直认为,出于从众的心理,大机构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和指数套利策略(index arbitrage)之间的互动导致了1987年美国股市的崩溃。此外,在1992年欧洲汇率体系危机、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人们都可以发现,机构投资者的从众行为所引致的流动性失败在危机扩散和传播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允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者提取较高的业绩报酬,只要基金分红率高于同期银行利率20%,基金管理者就可按高出的百分点、依基金净资产的5%提取业绩报酬。正像外国经济学家所描述的基金管理者的行为那样,管理者自己没有财富投入,经营的是公众基金,赚了钱可以分享提成,赔了钱由基金持有者承担,于是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极易引发管理者的风险喜好。所有基金管理者都追逐投机利润,从众行为便随之产生。当股价呈现上扬势头时,他们喜欢跟风或者造风,也许明明知道股市中存在泡沫,也知道泡沫会破灭,但不清楚自己是否是泡沫破灭前的最后承接者,往往认定还有后继者,他们仍然会进行冒险。结果使得股市中的非理性行为加重,非理性泡沫度加大,股价异常波动更频繁。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