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理论上看,财富效应的逻辑有什么问题吗?

从理论上(即规范)来看,财富效应的逻辑没有什么问题。但在现实中,根本行不通。何以见得?如果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只要资产价格下跌,就会引起无法恢复的恶性循环。可是,每次股市或房价下跌,最终都复苏,经济亦如此,屡见不鲜。现实颠覆了理论。

规范思考很有益,但在做出决定或相信分析报告之前,一定要研究现实。

即便被正确使用,数学也可能歪曲事实。时至今日,达雷尔·赫夫1954年写的(统计数据的谎言),仍是一本反映统计数据是怎样有意无意地制造麻烦的最佳论著。在此不做详细介绍,但强烈建议你读一读。

如果你还不相信数学是一种哲学,那就这样想想:数字不一定代表数学。数字是事后诸葛亮,是可以代人方程式中的一种符号。但是,数学博士们大多从来不用数字,他们只用符号。从本质上讲,数学是一整套独立的逻辑体系,而不是对现实的描述。

让我们来看看1998年金融危机中那个声名狼藉的牺牲品(通常被认为是那场危机的催化剂)—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以下简称GTCM公司)吧,这个活生生的例子证明了数学的失败。

理论上看,财富效应的逻辑有什么问题吗?

数学在这里惨败:LTCM公司

LTCM公司是几个金融大亨建立的著名的对冲基金,这些人中有所罗门兄弟公司前任副总裁兼债券交易负责人约翰·梅利威瑟、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伦·斯科尔斯(因创立和发展布莱克一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而获奖),以及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狱顿。

这种基金采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利用尚定收益套利机会和高借贷率牟利。这种交易有时也叫收敛交易。由于个体交易的获利很小,所以该公司运用高额贷款巨大的杠杆作用来扩大收益。在1998年的某个时候,LTCM公司贷款金额超过1245亿美元,债资比率约25:1。

凭借着自己登峰造极的数学投资技术,LTCM公司获利甚丰.公司成立的头几年,扣除各类费用后的收益率超过40X36。但是到1998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所谓的“外源性事件”,LTCM公司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亏损近46亿美元。

损失如此巨大,美联储不得不启动紧急救援措施—召集其他各大银行向该公司注资—出现这样的结果,完全是因为支持该公司投资策略的数学模型终究无法应对某些不测事件;换言之,数学在解释现实的时候,失败了。

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LTCM公司的情况,就读一读罗杰·洛温斯坦的《天才也会失手:LTCM公司的兴衰》。我们还将在第9章剖析其他失败的数学策略,让大家了解风险,并讨论那个名噪一时的“风险价值”(VaR)方程.它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产生负有部分责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