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实现目标的动力有哪些?什么是实现目标的动力?

第一,我们先明确需求,制定目标,然后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需求,实现目标。听起来很简单,但并非如此。我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是非常强烈的内部力量,它制造了需求,让我们和物理环境之间不平衡,直到我们满足为止。当我们对特定的事物产生了兴趣的时候,因为我们的信念、联想和记忆等内部力量会成为一种阻碍,导致我们很难看清可能性或制定计划。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的需求或兴趣和内部阻力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冲突。

第二,我们对外部环境的了解程度会决定我们满足需求和实现目标的程度。(我们的理解深度和我们表达方式有直接关系。)

第三,我们和环境互动的技术会决定我们满足需求和实现目标的程度。

第四,我们使用技术的能力会决定我们满足需求和实现目标的程度。

实现目标的动力有哪些?什么是实现目标的动力?

我们想要的、期望的、渴望的和我们实际得到的之间的差别表明我们不知道要学什么,或还没有掌握适当的技术去做应该做的事。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不知道要学什么的原因是我们没有能力客观地(不抱幻想)评估我们从环境中想要的东西或需要的东西。换句话说,我们想要的东西并不存在,或数量不够,或在当前的时间框架下不存在,但我们的心理框架无法在事前让我们明白这点。

有时候我们没有能力去区别不同的事物,这样我们想要的东西即使存在了,我们也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明白了之前不明白的道理时,我们最终会对自己说:“要是我早点知道就好了”。很多时候,我们竟然不知道只要自己转换一下视角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事物。当然了,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要了解新事物,所以我们没有了解新事物,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事物。如果我们的心理框架知道这些问题,除非有什么事会阻挡我们的认知,否则我们就会了解到新事物的。

我想补充说明,当我们和别人互动时,如果在正常情况下得不到我们想要的事物,我们就会采用一定的手段强人所难,我们的做法相当于迫使他们改变自已的信念。如果他们的信念和我们想要的是一致的,那么一切就是和谐的,那么我们就不必迫使别人这么做了。如果别人已经相信了某件事,我们是没有必要迫使他去做事的。如果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手段,这样他们的内心就会不平衡,以后他们会通过报复我们的方式来处理内心的不平衡。大部分人都想改变外部环境,以满足自己的内部环境;但我们能做的则是改变自己的思维,然后才能改变自己的体验。

对于第二种情况一我们没有适当的技术,不能去做应该做的事也许我们知道最适当的步骤,也知道如何客观地评估我们想要的事物,但是这并非意味着我们有适当的技术去采取这些步骤。和环境相比,要想得到我们想要的事物,我们有可能低估了技术的难度,也有可能高估了我们的能力。另外,即使我们掌握了适当的技术,有些信念或恐惧心理也会阻碍我们执行这些步骤,导致我们无法完成目标。我们可以意识到这些信念或恐惧心理,也有可能意识不到这些信念或恐惧心理,也就是说在潜意识里面。我把潜意识定义为我们无法直接通过思维接触的体验。比如,有些人害怕下水,这是有意识地害怕,但是他想不起来自已和水产生过痛苦的体验,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这样表达自已。

区分回忆和记忆很重要。我们在环境中的体验最终形成了记忆。我们把记忆带入思维的过程就是回忆。因为有些记忆被经常使用,所以我们比较容易回忆。换句话说,我们知道如何记住某些记忆。然而,有很多其他的体验变成了潜意识。因为我们并不使用这些记忆,所以我们把这些记忆忘掉了;或是因为一开始就没有意识到,没有认知到这些记忆,所以就变成了潜意识。然而,我想强调的是,没有回忆到并不等于心理环境中的记忆消失了。我们回忆小时候学到的信念的能力,或我们回忆特定体验的能力,都和心理元素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无关。物理环境中的时间也和心理元素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无关。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我们回忆某些体验的能力越来越差,但是时间对能量的性质没有影响,对能量中的情绪力量没有影响。举例说明,“时间是最好的疗伤办法”这句格言对心理环境没用。因为肉体属于物理环境,物理环境中一切都在运动之中,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肉体创伤是可以恢复的。然而,因为心理环境并非是物质的,所以时间无法影响记忆。心理环境中的能量并不随时间变化。

除非我们知道如何释放情绪创伤或改变情绪创伤,否则,情绪创伤(消极的心理能量)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对于情绪创伤,因为人们可以在很多年的时间里不经意地忘记了痛苦,或重新建立了一套信念系统,这套信念系统可以屏蔽情绪创伤,所以人们会认为是时间治愈了情绪创伤。实际上,我们喜欢拒绝承认心理受伤了,我们喜欢隐藏自已的情绪创伤,这种做法会让消除情绪创伤变得比较困难。对于身体上的创伤,我们是不会忘记的。如果你的腿断过,因为你无法行走了,所以你能记住。如果恢复情况不是很理想,因为你无法正常行走或行走时感觉疼痛,所以你会记住的。但是,对于情绪创伤,因为我们不愿意为自已的不满和情绪痛苦承担责任,这样就能避免消极能量的影响,所以情绪创伤并不是那么明显。

我把这点指出来的原因是,我发现大部分人很难相信童年时的经历还会影响他们成人后对环境的认知,还会影响他们自我表达的方式。当我这么说的时候,你认为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我们经历的一切都成为了心理环境中的一部分元素。所有的因素作为内部力量,会影响我们对外部环境的体验。再次说明,我们不必记得以前感到恐惧的原因,我们同样会感到恐惧。因为我们可以找理由说自已吸毒了,酗酒了,此时意识有限,所以也会感到恐惧。然而,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排除内心的情感,都是徒劳无益的;否则我们是没有必要在一开始就努力阻止情感的。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回忆痛苦的过去,记忆中的消极能量会让我们感受到痛苦,所以说恐惧心理还是存在的。

对于记忆、信念和联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滥用或把它们放在潜意识深处,都无法让它们消失。除非我们有能力管理好它们,否则它们可以永远作为能量,影响我们从环境中选择信息,影响我们的自我表达。为什么改变一个习惯这么难?为什么执行完美的计划这么难?这是因为我们内心的东西在阻止我们的意图。想做某事的意图并非一定是信念。换句话说,我们想做很多事,只是有一部分事符合我们的信念,记忆和联想;有些事不符合我们的信念、记忆和联想。如果是符合的,因为我们要做的事和我们的信念、记忆或联想没有冲突,所以我们就能不费吹灰之力地做事。然而,如果我们想故的事和我们的信念、记忆或联想不协调,那么做事的时候就感到很难,我们无法聚精会神,容易分心,甚至会犯愚蠢的错误。

举例说明,有些人喜欢抽烟,他们觉得这是坏习惯,决心戒烟。他的意图就是戒烟。然而,当他抽完最后一支烟的时候,他的信念还是让他想抽烟,最终他还是抽了。这个例子说明了意图和信念是冲突的,而且意图本身得不到真正的结构支持。也就是说,你并没有一个合理的信念说:“我不抽烟”。只有他的意念决定改变自己的时候,他的能量才会影响他的行为。然而,他的意念无法立即;去除多年来信念中所有的能量。这些信念有很大的能量,从而影响他的意识(想抽烟)和行为(开始抽烟)。

即使有内部力量(信念、记忆和联想)支持我们做某事,如果我们内部还有其他冲突的信念,那么我们在做事时还是会举步维艰。当潜意识或忘却的信念和我们的意图矛盾时,我们就会犯愚蠢的错误。交易能很好地说明这点。很多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他们想表明自己是交易者。他们学了很多交易知识,他们的同行都认为他们很厉害,但是他们仍然无法按照计划执行交易。有些交易者每天都在赚钱,但是最终他们遇到了瓶颈问题,一两笔交易就让他们把利润回吐了。他们回吐利润的方式和他们赚钱时的交易风格完全不同。当他们亏了很多钱以后,他们又恢复了正常的交易,周而复始。这种行为不是意外,必有其原因。

这些交易者显然开发了有效的赚钱策略,他们肯定有高度的信念,以支持他们作为交易者的自我表达。然而他们没有确认并去除其他的影响赚钱的信念(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比如,很多宗教观点和投机是冲突的。这些宗教观点认为拿了别人的钱,却没有提供任何服务是不好的。交易行为和宗教观点是不一致的。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大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告诉他们要有职业道德。他们对工作有严格的定义,对赚钱方法有严格的定义。交易根本不符合这些定义。

故,无论交易者的交易策略多么高级,他们的交易行为和他们的信念之间还是有冲突的。当这些冲突的能量越积越多时,交易者就无法遵守交易规则了或无法赚钱了。很多时候,交易者知道自己要犯错,他们只是看着自己犯错,他们对自己感到无能为力,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为了补偿自已不平衡的心理环境,当他们亏损了足够多的钱以后,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当这种事发生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明白具体的原因,如果我们对自己要求过高,我们就会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因为内部力量控制了我们,控制了我们的行为,所以我们感到无能为力,甚至是恐惧。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应对这个问题的工具,大部分人就会试图在心理建立一扇围墙以阻止这些力量。很明显,他们的方法没用,导致情况更糟。此时他们很容易胡乱做事。举例说明,酒鬼知道自己喜欢过量饮酒。最根本的原因是,酒鬼喜欢通过过量饮酒的方式回避自己无法控制的内部力量。他越是刻意回避,力量就越强,他就越想喝酒以回避。他喝的越多,他就越认为外部环境很糟糕,其实这反应了他的内部环境很糟糕。最终,物理环境,也就是他的身体垮了,或内部环境也垮了,问题太严重了,他再也无法回避自己的真实状况了。然后他会说:“是的,我是酒鬼,我需要做出改变",这等于是在说:“首先必须重视导致我过量饮酒的原因”。

我想说的要点是:忘记痛苦的记忆或忽视已有的违反意图的信念并不会减少它们对我们行为的影响。如果我们想改变不想要的行为,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内部源头。通过治疗情绪创伤以摆脱恐惧心理的限制、改变能量的性质或释放能量,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方法,以管理好我们的心理能量。如果人们知道管理自已的信念、记忆和联想,那么以前提到的强迫意识痛苦循环不会一开始就表现出来。

目前我发现有三个力量会影响我们的一生。第一个是所有的外部环境力量,外部环境力量有可能就是因,个人的体验就是果。我们会了解部分外部环境力量,有些则不了解。我们了解的程度和我们满足需求并实现目标的程度是成正比的。所有的外部力量,我们知道的和我们不知道的一都在变化并影响所有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物质,生成我们知道的事物一会没用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过时了。比如,你现在坐着的椅子以后会腐朽的。现在你相信你可以坐在这张椅子里,以后这张椅子就无法承载重量了,那么椅子能承重的信念就过时了。

第二个力量是我们的好奇心,这是内部力量,好奇心会促使我们去探索、学习并按照似乎提前预定的方法和环境互动。比如,我们对有些事情感兴趣,对有些事情则不感兴趣,有些人一直想成为音乐家、消防员、医生,他们实现了目标时就会感到深深的满足。然而,如果环境迫使我们去做我们不喜欢的事,我们就会感到莫名的空虚,似乎失落了什么东西似的。我们的内心深处决定了我们感兴趣的事物。好奇心是强大的自我表达的力量,迫使我们在物理环境中创造我们想象中的事物,或在物理环境中追求我们感兴趣的事物,这些事物和我们以前被告知的相信的外部环境力量及内部心理力量是冲突的。

第三个力量是信念、记忆和联想表达出来的心理力量。虽然信念、记忆和联想是心理力量,它们和好奇心力量不同。我们在物理环境中的经历形成了信念、记忆和联想。好奇心力量则不同,好奇心是天生就有的。好奇心力量似乎是提前定好的心理感觉或基因编码。有些信念、记忆和联想是积极的,有助于我们和物理环境有效地互动并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然而,有些信念、记忆和联想则是消极的。因为我们的很多信念、记忆和联想让我们锁定于已知的事物,阻止了我们的好奇心,所以导致我们失败了,感到痛苦和不满。换句话说,它们作为一种力量阻碍了我们的心理成熟。

因为我们要和物理环境互动才能满足需求并实现目标,要想得到更高程度的满足,关键是深入地了解这些力量的本质。也就是说,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唯一阻止我们不断学习外部力量本质的就是信念、记忆和联想形成的心理力量,它们会阻止我们的好奇心,有时候甚至会彻底地不让我们学习。

有句格言叫:“你无法让老狗学会新把戏”,这句话是有点道理的,除非老狗不愿意学习新把戏。任何人,任何年龄都可以学到新东西,问题不在于能力。问题在于阻力和拒绝。我们已经相信的很;多事物都会成为阻力,我们会说:“算了吧一我什么都知道。”当,然了,用这种态度对待环境是不好的,结果常常很惨。有些人就是因为采取了这种态度,结果得到了糟糕的结果,然后他们才会承认原因是他们拒绝心理环境有任何变化。当然了,这种无所不知的态度在别人身上是很容易识别的,关键是要学会如何认知自己,因为我们的信念、记忆和联想在管理信息时都有这种倾向。

要想坚持学习,我们就要学会改变。要想改变,我们就要学习特定的心理技术,这些心理技术能够升级、修改、替换或改变心理环境中各种元素的性质(积极或消极),这些心理元素会限制我们的认知力,会阻止我们和物理环境更加一致。只要有意识地改变,我们就能学会通过更好的方式更好地满足需求并实现目标。请注意:满足需求和实现目标也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我们的信念、记忆和联想会阻碍我们的好奇心。

要想改变,我们就要不断地学习和改变。这要求我们摆脱信念、联想和记忆的限制,愿意学会如何管理心理能量,这样我们就能消除痛苦记忆的消极影响。当我们学习如何改变痛苦记忆的性质的时候,我们就再也感觉不到痛苦了。当记忆的消极属性被去除以后,记忆就不会让我们产生恐惧心理了。恐惧心理只会让我们聚焦于害怕的事物,总是阻碍我们认知到更多的选择。我们总是避免产生恐惧心理,结果反而是产生了恐惧心理。请注意,记忆的性质可以被改变,但记忆的结构并没有改变,这点很重要。换句话说,我们不会忘记自己的体验,这样我们对物理环境的本质仍然有自己的看法,我们还可以用到这些体验。当我们把记忆的性质从消极的变成了积极的的时候,我们的记忆就不能产生恐惧心理了,如此一来我们就能认知到环境中所有的其他选择,并产生体验。

这种要求改变的心理最好不是来自绝望。在状况变得糟糕之前,在我们变得绝望之前,我们就要学会如何识别我们必须知道的事物。要想做到这点,我们要在心理系统中加入三个观点,这样就能和环境保持健康的关系,并产生积极的能量,我们的体验带来的好处则会驱动我们愿意这么做。

第一个观点是,我们并没有学到所有的应该学到的事物。结果是,总是有很多未知的力量在影响着我们,我们要意识到环境中的一切。因为我们的意识天生无法做到随时意识到所有的信息,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否则,我们只能根据我们相信的观点来选择信息。

第二个观点是,我们要么被迫学习一外部环境迫使我们学习;要么选择去学习一就像好奇心一样,是内部力量的表达,也许不能有效地满足我们。

第三个观点是,因为环境状况在变化,所以我们要根据环境的变化来判断学会的事物是否有用有效。换句话说,要想感到更满意,更幸福,我们要学的事物常常要求我们部分放弃或彻底放弃我们已经学会的事物。拒绝改变我们已知的事物相当于认为自己无所不知,不愿意继续学习。当然了,如果我们一直很满足,我们就不需要改变了。只要我们对环境感到不满,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学习新东西。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