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股市的空间研究有何作用?股市的整体水平怎样?

股市大盘上升和下跌的空间研究

不同宏观环境F,股市相对于其他大类资产对资金的吸引力变化决定了股市的大方向,而趋势-旦形成,就会形成自我强化,其幅度往往会超出我们的预料,那么如何判断股市向上或者向下的幅度以及持续的时间,如何寻找股市趋势拐点出现的先兆呢?这方面,本书推荐使用“正反两面研究”的分析框架来辅助思考。

正反两面研究分析适用于大类资产、投资机会、行业、股等领域,其框架如下:

股市大盘简

●利空1,

●利空2;

●利空3;

●趋势过程中新增利空1;

●趋势过程中新增利空2(持续周期较长时);

...利空的积累决定了股市下跌趋势的持续程度(堰塞湖)。


●利多1;

●利多2;

●利多3;

●趋势过程中新增利多1;

●趋势过程中新增利多2(持续周期较长时);

...利多的积累决定了股市上涨趋势的持续程度K压抑的弹簧)。

市场对利多利空的反应有一定滞后性。重大刺激因素引发股市趋势的形成(引爆),之后利多或者利空将被深度挖掘。

这就是投资者通常所感受到的“股市一涨,什么利好都出来了”和“股市一跌,什么利空都出来了”,这反映了投资者的一种从众心理,而“从众思维”是人类社会的自然现象,永远无法改变。

反映到股市上,就会出现“有重大利好股市不涨”或者“有重大利空股市不跌”的情况,其实不是不涨也不是不跌,“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到,统统报销”。真实的利多利空迟早会在股市中反映出来,但是要等到投资者“群体思维”的注意力转过来的时候。

明白了这一点,相信我们在股市投资中就会多一分耐心,少一分浮躁。对于股市运行的节奏也会有更好的把握。

下面我们利用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的漫漫熊市的开端.其间的一次强劲反弹及随后的再跌行情分三阶段分析其中的缘由,找到对未来行情判断的可资借鉴之处。

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的熊市开端之正反两面因素储备

2001年6月时股市已积累的利空因素(堰塞湖)

(1)相对于实际利率水平,2001年6月14日的股市整体市盈率水平缺乏竞争力

2001年6月14日,所有A股整体市盈率(整体法TTM)为68倍,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2.25%(理论上支撑45倍PE)(物价指数围绕100%上下波动,暂予忽略),从长线投资价值来看,买股票不如存银行了。A股流通市值从1995年占GDP的1.3%增加到2000年占GDP的15.7%,国内投机资金的总量能否满足日益庞大的市场资金需求?

(2)经济前景预期悲观

①GDP增速自2000年第1季度的9%开始减速,到2001年2季度已经下降到8.1%。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全部A股净资产收益率从1994年16.69%下滑到2000年的10.29%,总资产净利率从8.55%下降到4.14%。2001年企业经营环境普遍恶化,2001年预期利润严重下滑。

②国际股市2000年下半年至2001年上半年纷纷步人快速下跌。

(3)股市作为权益类投资渠道的竞争力下降

①赌场论逐渐被接受,股市炒作主模式危机迹象明显。在股市服务于国企改革指导思想F,A股市场接纳了很多烂企业。2001年1月,吴敬琏发表“中国股市赌场论”。2000年12月25日下午,庄家操纵的中科创业开始暴跌,一连10个跌停板。2001年4月,证监会处罚亿安科技庄家:没收违法所得4.49亿元,另处罚款4.49亿元。

②2000年2月,周小川上任证监会主席:12月4日,周小川表示证监会有决心妥善解央A、B股和国有股不流通两大历史遗留问题。1994年被搁置的全流通问题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③1994~2001年7年间大牛市导致大量违规资金大量流人股市。

④1996~2001年,我国私营企业的注册资金由3752亿元增加到18212亿元,年均增长37%,远高于国家整体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以及储蓄存款增长率。随着私营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在民间投资环境变好的情况下,其对股市资金的分流效应将越来越明显(2000年底A股流通总市值为1.56万亿元)。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