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投资与水池理论有关系吗?资金流动的因素有哪些?

投资与水池理论

水池理论

社会财富不是虚无缥缈的,它需要以各种形式存在。国际通行的金融资产大类划分为债券、股票、商品、现金。也就是说,金融资产要么以债券形式存在,要么以股票形式存在要么以商品形式存在,要么以现金形式存在,或者其他。无论如何,总是要以一定的形式存在。

社会财富在各类资产之间的流动,带来了各类资产估值水平的变化,表现为股市的涨跌、房价的涨跌、债券收益率的变化以及短期内商品价格的波动等。(所以,大类资产价格的波动是一个持续进行的“更优选择”的问题,即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财富寻找和流向更优的大类资产造成价格波动。)

社会财富在各资产之间进行分配之后,愿意进入股市的社会财富总量将在各个投资品种之间再度进行分配,这种分配决定了各只股票的价格(单只股票的价格波动同样是个“更优选择”的问题)。


所以,要判断股市大盘的大方向,需要关注各大类资产在不同时期对投资者吸引20力的相对变化。

同理,股市中的行业.板块以及单个投资品种的走势,同样取决于和股市中其他主要投资品种相比,其对股市投资资金的相对吸引力(这是后文中“投资决策宽度”的理论支持)。

社会财富在各类资产之间流动,可以想象成水在各个水池之间流动,投资价值凸显的资产就像地势下降的水池,资金流向这里,直到其水平面再次达到其他水他的高度(其实这也是所谓“价值洼地”的概念来源)。这种形象思维非常便于理解上文所述资产之间价格变动的动因,我们称之为“水池理论”。

资金流动的动因

社会财富在各大类资产,以及股市中各个投资标的之间流动的动因主要为:

(1)各大类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预期风险,以及由两者所形成的资产预期风险收益特征。

(2)投资者风险收益心理取向的变化(风险厌恶、高收益偏好等)。

认识水池理论的意义

水池理论非常简单,但是认识它使我们能够明晰股市大盘、行业、板块,甚至个股的波动原因,大盘、行业、板块的中短期波动道理很简单,其实不过是因为相应资产的预期风险收益特征发生变化而导致的社会财富配置比例变化而已。正确地认识有助于我们在股市投资中采用正确的决策方法。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